培養孩子良好的說話習慣


語言不只是表達的工具,更是與人溝通的重要媒介。孩子除了學習表達之外,也應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通常,孩子惹人嫌惡,問題往往是由於他說話的時機不對、說話態度不佳或內容不當,譬如︰習慣插嘴、無法耐著性子聽別人說話、說話直白不考慮別人等。這些缺點在幼兒時期可能對孩子本身的影響還不明顯,但是,等他漸漸長大進入團體之後,這些缺點就變成問題了。

孩童是成人的鏡子
一般說來,孩子不良的說話行為和語言發展一樣,都受到家庭環境及父母教養態度的影響。孩子從環境中學習語言,同時,他也模仿了說話對象的態度、口氣、速度,和音調等說話習性,父母、保母、孩子常接觸的人,或常見媒體人物的說話應對,都會直接由孩子身上反射出來。因此,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說話行為,需先檢視自己平日和配偶、孩子、朋友的說話應對是否合宜?提供給孩子的學習環境是否恰當?

在孩子剛開始學說一些簡單的句子時,父母往往為了鼓勵他多說,而不在意他的說話行為,以為他還小不懂,長大就會改好,甚至認為那樣很可愛,不但不予糾正,還模仿給孩子或其他人看。有的父母則放任孩子說個不停,不引導孩子作有意義的溝通,久而久之,自然養成不良的說話習慣。

學校及家庭雙管齊下
一般說來,孩子對自己的不當行為不太自覺,也不了解別人的感受,所以,禁止他說話,並不能讓他明白問題出在哪裡。當孩子有不良的說話習慣,一定要給孩子時間,耐心地幫助他改正。同時,需要從家庭和學校兩方面著手。父母平常一發現孩子有不當行為出現時,就要即時糾正他,並告訴他別人的感受,或是將之轉化成故事,把整個情境講給他聽,讓他跳出來看自己,這樣,孩子多半就能察覺行為不妥之處了。

如果在學校,老師可以這麼做:
1. 尊重孩子的發言權
先聽聽他是否在表達一些與當時話題有關的聯想。如果是,老師不妨立即複述一下他的話,他會因為意見被聽到、被接納,而專心地聽別人說話。如果是不相干的話題,老師要提醒他︰「現在我們是在講……。」並表示等一會再聽他說,這樣,一方面滿足了他的發表慾,另一方面也讓他練習聽別人說話。

2. 協助孩子說話得當
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學習說話精簡、扼要。比如,玩遊戲時,要求小朋友︰「只能用一句話來回答問題或發問。」對於表現慾特別強的孩子,另外安排說故事時間讓他發表,但上課時要堅持他必須遵守發言規則及上課秩序。必要時應私下和孩子談,讓他了解上課時不斷打岔,對老師和其他同學會有什麼影響。

3. 導正孩子的說話態度
對於說話態度不佳、內容不當等行為,老師可以透過故事或是偶劇表演出來,讓孩子學習判斷該怎麼做才好。一般來說,四、五歲的孩子已有自制力,在了解了自己行為的不妥之處和別人的感受後,多半會自行修正,慢慢地學會合宜的應對之道。

重視身教及機會教育
從教育的觀點來看,與其事後糾正、補救,不如在孩子一開始學說話時,就幫助他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孩子的語言能力是漸進發展、學習得來的,他的說話習慣也是日積月累建立起來的。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談話及模仿對象,如果父母能積極地參與孩子的語言學習,並隨時留心引導,就不難幫助他學會適當的表達方式和溝通技巧。但是,說話是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為,我們無法像上課般有條有理地指示孩子,那麼,該怎麼做才能生效呢?

1. 父母先要樹立良好的說話典範讓孩子模仿(包括說話的內容、口氣、速度)。
2. 和孩子說話時尊重他──不打斷、不搶話,安靜專注地聽他說完,給他做個好聽眾的榜樣。
3. 每天撥一段時間和孩子共處,從談話中讓他練習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意思,也聽您表達、了解您的意思,學習與人溝通並享受其中的樂趣。
4. 當孩子有不當的說話行為時,立即予以糾正,如果再出現則不加理會,讓他知道這樣的行為是無法與人溝通的。
5. 利用機會教他一些合宜的應對話語,像接電話、收受物品、到別人家作客等場合的用語。
6. 鼓勵他多觀察、多思考、多關心周圍的事物。除了鼓勵孩子多問、多說、多發表之外,也要鼓勵他多觀察、多思考、多關心周圍的事物,讓他不只用嘴,也用心去認識周圍的事物。因此,面對他的問題,有時可以反問他︰「你說為什麼呢?」刺激他去思考。

語言教育離不開生活,因此,平日的機會教育最為重要。孩子需要透過與人的互動,學習怎樣表達自己的意思、怎樣聽別人說話,了解什麼樣的說話方式才能被人接受,知道什麼時候該說哪些話。這種能適時表達自己、樂於了解別人、與人愉悅溝通的能力,是孩子一生學習、工作、與人和諧相處最重要的基礎。

【熱門專題】好好說話 培養幼兒表達力
👉Check!檢核孩子的說話能力
👉提升孩子口語表達的技巧
👉用問答促進思考,提升溝通效度
👉學習說話禮儀,培養應對技巧
👉幼兒常見的口語發展問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