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修養靠父母~談幼兒的鸚鵡式仿說

喜歡模仿、重複成人說的話或語調,是二到三歲幼兒語言發展的特徵之一。鸚鵡式仿說對幼兒語言發展的意義為何?孩子在模仿大人說話時,他們真的了解其中的意義嗎?我們可以如何運用這項特徵,協助幼兒的語言發展?

在舅舅車上,兩個表姐很快發現了28個月大的小表弟阿歡,喜歡重複模仿說話的特徵,便開始逗弄他。「來,說阿ㄍ很英俊」,小表弟立刻說「阿ㄍ很英俊」,舅舅和表姐笑得很樂,阿歡也很開心;姊姊又「慫恿」小表弟說,「阿ㄍ你是宇宙超級大美女」,小表弟不加思索地大聲重複;表姐接著又想出新花樣--用閩南語試試阿歡,沒想到阿歡「台語嘛也通」......。表姐這番逗弄,的確增強了阿歡的「鸚鵡式仿說」--也就是別人說什麼,他也跟著重複說。

幼兒的鸚鵡式語言
喜歡模仿、重複成人說的話或語調,是二到三歲幼兒語言發展的特徵之一。鸚鵡式仿說對幼兒語言發展的意義為何?孩子在模仿大人說話時,他們真的了解其中的意義嗎?我們可以如何運用這項特徵,協助幼兒的語言發展?

幼兒早期喜歡在動作上模仿成人(像是拍手、吐舌頭),到了二、三歲的階段會發展到語言上的模仿。按照強調環境和學習對孩童語言具決定性影響的理論而言,「重複」和「模仿」是幼兒學習口語的重要方式之一。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有些幼兒的發音、用詞、甚至說話的音調表情,都酷似他的主要照顧者或他喜歡的人。

孩子在表現模仿說話時,他們真的了解其意義嗎?我們經常聽到成人問小孩「這樣做可以嗎?」或是「你記得爸爸媽媽說要怎樣?」大部分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孩子做了大人不允許他做的事,且問話者的口氣是嚴肅或帶有怒氣的,而孩子一般的反應是「可以」以及「要怎樣」。

父母可以解釋孩子有這樣的回應是因為重複語句,而不是故意和大人唱反調。因為藉由語調、表情、肢體動作等,孩子可以得到一些線索,進而去組織理解所聽到的話語。孩子有時把他模仿的話語運用得頗合情境。例如,有一次我埋首於書桌前做事,2歲5個月大的兒子呼叫我,大概是對他講了幾次「等一下」,沒想到他跑到我面前用一種很重的鄉音說「你在幹什麼東西!」當下令我十分驚訝,後來才知道他是在模仿保母的先生,對他們家青少年說話時的口氣。雖然我認為兒子的這番語氣並不是很有禮貌,但他使用這句話的時機倒也不離譜。

既然孩子在這個階段喜歡也善於模仿成人說話,父母更應思考如何運用幼兒的這項特徵,讓語言發展更流暢。從前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推斷孩子周遭成人的良好示範,對幼兒的鸚鵡式仿說具重要的影響。因此,成人需多注意自己說話時發音是否正確、詞彙是否豐富、語法是否有規範、表達是否有條理,因為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所以,父母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語言修養,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示範。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去學習幼兒的不規範語言和詞句,也不要用「娃娃腔」對孩子說話。成人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模仿自己的語言,以促進幼兒口語的發展。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