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什麼常數落我孩子的毛病?

我兒子現在讀大班,最近他的老師常跟我反應孩子上課不專心、個性太急躁等等毛病。我不知道,老師這麼說是不是表示他想放棄我的孩子,或暗示我要幫孩子轉校呢?其實我兒子個性雖然活潑一些,但在家裡的表現卻很穩定。我教他時,他也能夠專心,就連中、小班的老師也對他稱許有加。真不知道為什麼大班老師的看法會有那麼大差距,我究竟該怎麼做才最妥當呢?
當孩子在學校裏的表現不能符合老師的標準時,真是令家長擔心孩子會不會就這樣被老師放棄了。而這個問題關係著孩子是否能有良好的師生互動,及理想的學習效果,家長的確該慎加處理。

有許多孩子,尤其是幼兒,他們在家裏與在學校的表現,往往會有很大的出入。在媽媽的眼裏,他可能是個小壞蛋;但在老師的觀察下,他卻是個溫順乖巧的寶寶。這明顯的差距,常讓父母誤以為自己的孩子是「雙重性格」。

孩子因應環境而表現不同的行為
事實上,這只是孩子為適應環境而做了一些改變,也是一種適應能力的表現。在不同的環境裏,有不同的要求與限制,孩子因此在外顯行為上或心理上受到影響而做出些改變,例如孩子在家中受寵,可以我行我素,但是在較嚴厲,或要求秩序的學習環境裏,就可能表現得較中規中矩。這種行為的調適,正是孩子社會化必經的歷程,只是有些孩子表現得十分明顯,有些孩子只在某一時期才表現得較為突顯。

親師標準不一致容易形成雙重表現
這種隨環境而不一致的行為表現,除了是孩子本身的行為調適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父母與老師對「同一行為」的認定標準不一致。當大人形容孩子是「乖」或「沈默」、「活潑」或「搗蛋」時,往往受制於大人的主觀認定,及對兒童行為動機的詮釋,因此,同一個行為,在不同的觀點下,就有相當大的差距,必須雙方坦誠的溝通與接納,才能把差距慢慢拉近。

您孩子的老師顯然對他的本性及在家中的學習情形,瞭解得不夠,所以您不妨以坦誠的態度、委婉的口氣,及真誠的接納,和老師溝通,增進老師對孩子的瞭解,才能改善狀況。

好的幼兒園老師是應該要把他對孩子的觀察結果,與幼兒的父母分享。然而,當父母接收到與預期不同的評語時,也不必過於揣測老師的用意。一般來說,當老師向家長數落孩子種種的缺點時,無非是想提醒家長孩子在校的表現,更是希望父母針對這個現象來共同改善,應不至於利用這種迂迴的告知方式,要父母知難而幫孩子轉校。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