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知道自己性別?性別教育要怎麼教?

孩子什麼時候知道自己是「男生」、「女生」?專家常呼籲性別教育要從家庭做起,但怎麼教呢?男生、女生的教法一樣嗎?
從出生的那一剎那開始,不同性別的寶寶就可能被期待有不一樣的表現。無論父母有沒有察覺到,通常都會隨著自己對性別角色的想法,來教養或回應孩子。孩子不斷經由模仿、耳濡目染、被鼓勵增強、自我社會化及心理動力因素等影響,也從此習得了性別角色行為。

性別概念的發展歷程
「我是男生、還是女生?」三歲左右,孩子對「我是誰」開始有概念時,逐漸建立起自己性別的認同這同時是孩子建立自我概念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時,他們知道上廁所時不同性別必須分開,也常會以「穿裙子的是女生,短頭髮的是男生」這一類外在特徵來區分性別。在這個階段,他們的性別認同還相當不穩定。

到了四歲,孩子的「性別常識」豐富許多,對性別的差異更加好奇。當他們發現男女上廁所的方式不同時,會好奇地問:「為什麼男生要站著尿尿,女生要坐著尿尿?」他們也會對生殖器官產生好奇,想看看自己的和別人的有什麼不一樣,提到「肚臍」或「尿尿」、「小雞雞」之類的名詞,會覺得很神秘而咯咯地偷笑;有些孩子可能會玩脫褲子之類的遊戲。

五歲的小孩,會更加意識到性別期望或刻板印象,他們會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性別認同,包括穿著、髮型,喜歡什麼樣的暱稱等。

等到六、七歲,進入「性別恆定期」之後,會明白一個人的性別是維持一貫的,不會因為穿著或髮型而改變。孩子能告訴別人「我是男生」「我是女生」,且會試著表現出符合所理解的性別角色行為。但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或偏好也會逐漸變得更加靈活而有彈性。

健康的性別教育
心理學家班恩提到,為發展更完全的自我,人們不該將行為限制在「男性化」或「女性化」的特定模式裡。不論是男是女,均應鼓勵他們同時發展內在的多元特質,並學習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現合宜的特質,因為一個人可同時具備獨立與依賴、主動與被動、堅毅與溫柔的特質。據研究顯示,社會適應良好的人都擁有高度的多元化特徵

在先天的差異上,男孩女孩在體質、身材、體力上已有明顯的不同,因此,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與能力,他需要的是更自在的空間、更多樣的機會,展現自己的風格與潛力、培養自己的興趣與能力,而無須受限於「性別」的差異

因此,健康的性別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大趨勢,父母最好能先覺察自己內在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是什麼,並扭轉這些不合理的期待與約束,這才是執行健康的性別教育的第一步。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