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標榜角落教學,什麼是角落教學法呢?

女兒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最近帶她去參觀附近一家新開的幼兒園,標榜的是「角落教學」,園裡的布置和一般幼兒園很不一樣,一個個小角落擺了很多玩具和書籍。教室的隔間不太清楚,園裡甚至還有玩具廚房和臥室。去參觀的時候,女兒是玩得挺開心的,我一方面覺得新鮮有趣,一方面卻又不太習慣,總覺得教室裡應該有老師在黑板前上課才像是個學校啊!那個幼兒園強調「在遊戲中學習」,我擔心只有遊戲夠嗎?孩子難道不需要學一些規矩,不需要一些強制的學習嗎?孩子會不會只知道玩,變成調皮又任性呢?
您的問題,主要是對「角落教學」感到陌生,有點疑懼而產生的;其實角落教學只是「啟發教育」中的一種教育方式,要談角落教學,我們不得不從比較遠的地方談起,就先談為什麼要有啟發教育罷!

傳統教學法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需求
傳統中,我們認為孩子像一張白紙,環境在紙上寫什麼,孩子就變成什麼樣。在這種觀念下,填鴨教育似乎是最自然的產物,不但「排排坐,吃果果」,而且規定「坐有坐相!吃這個果,不要吃那個果。」孩子依成人及社會的期望塑型,同時,許多個別特質和創造力也遭到忽視。但這種強調灌輸的教育理念,對結構、知識變動緩慢的社會來說有許多好處,以農業社會為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定的,天地君親師是一定的,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後社會基本上也不會有太大變異,孩子一出生,因他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一輩子的命運大約就看起出來。在這樣變動小的社會中,老年人或上一輩的經驗是最可貴的,因此,「囝仔人有耳無嘴」成為教育兒童的準繩,照大人的方式做,大概就不會出什麼錯。

現代化的社會可不同了,變得非常快,商業產品的生命週期只有幾個月,科學上的新發現不斷修正舊的知識,各種資訊充斥、到處有不同的意見,政治、人際的禁忌被打破……身為成人,經常不曉得自己如何在變動的環境中自處,敢拍著胸脯說:「孩子們,踏著我的足跡前進,保證你幸福快樂。」的更絕無僅有,只敢暗暗的期望「孩子,我要你比我強」;但環境變得實在太快了,誰也不知道,具有怎樣的能力,將來才能「強」。

似乎只有人格是具有彈性的,一直喜歡學、願意學、主動學的孩子才能永遠適存。「啟發教育」就以培養這樣的孩子為目標。而「角落教學」就是針對這樣的目標設計的,重視的不再只有「學什麼」,而在「怎麼學」,要養成兒童在尊重他人的前題下,主動學習。

角落教學強調在學習區裡主動探索
角落教學的教學環境通常設有幾個半封閉的角落,通常依其特性有娃娃角(學習家庭人際)、科學角、音樂角、積木角、語文角、圖書角等等,孩子在角落中會覺得安全舒適,可以安心地探索角落裡的「祕密」,利用裡頭的玩具、工具和教學設備,角落裡的「道具」當然是有限的,要大家都玩得到,孩子們必須學會輪流、共享,一些社會的規範就在孩子的互動中形成;孩子也需要學會一些諸如玩具歸定位的規矩及表達自己需求的能力等。

最最重要的還是老師的專業能力,老師在角落教學中所扮的角色不再是傳統的「我教你學」,而是安排好課程後,「你學,我幫你學」,這樣才能真正鼓勵孩子們學習,是以兒童為中心的,也才能有「啟發」的功能。

您描述的幼兒園在硬體上蠻像個家庭的,孩子應該會很喜歡才是,在軟體上就不得而知了。掛羊頭,也不一定賣羊肉,不妨參觀一下現有的教學情況,參酌已入學兒童家長的意見,再做定奪。

(以上問題由 幼兒園園長林意紅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