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住院,讓2歲孩子變得膽小又夜驚

我的女兒2歲多,前陣子因為感染咽喉疾病,住院一週,住院時遇到的醫生都很兇。我發現,孩子從那時候開始變得比較會害怕,偶爾還會做夢驚叫,但卻叫不醒她。
孩子面對醫生,原本就不是容易的事,因為看醫生往往是由病痛而起,當不舒服的印象和醫生、吃藥、打針聯結在一起時,對孩子來說,的確是一種令人害怕的經驗。萬一像您所說的,又遇上一個比較不擅長哄孩子的醫生,孩子的不安可想而知。

您從細心的觀察中,推論孩子害怕的起因,這是面對問題的正確做法。不過,孩子的害怕很可能不只是由於怕醫生,其他如:住院一週,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孩子也會感到不安;住院時,由家人輪流照顧,若孩子是比較黏媽媽的,也會因有時沒看到媽媽而顯得更加脆弱。這種種因素都可能使孩子變得比較焦慮、害怕。

孩子生活中的改變及情緒變化,往往會對睡眠造成影響。孩子有時會因做夢而嚇醒,這多半是發生在睡眠時間的後三分之一時段。而夜驚通常發生在孩子入睡後的一、兩小時,孩子會忽然驚叫,也可能會坐起來或站起來,甚至奔跑,顯得很害怕的樣子。這時,孩子其實並未清醒,對別人的問話或安慰沒什麼反應,而過幾分鐘後,孩子又會再入睡。

如果只是偶爾如此,父母倒不需緊張,只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別讓她因碰撞而受傷,您可以輕輕拍撫她或說說話,但切忌用力搖醒她。如果是經常不斷發生(如:每週至少一次),就應請教小兒科醫生或兒童心智科醫生,否則,長期處於這種狀況,不但睡眠品質不良,白天的活動力、注意力和學習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此外,在日常生活,還要搭配著其他的引導,來減緩住院事件帶來的不安。例如:和孩子玩玩醫生護士的扮演遊戲,讓孩子的情緒在扮演中發洩出來。或者,在沒有病痛的健康檢查的日子,讓孩子感受到看醫生得到的誇讚(如:長高了、長大了)。一旦孩子情緒較安定,夜驚或做惡夢就不容易出現了。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