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在學校老是被欺侮而受傷,怎麼辦?

我兒5歲半、長子,剛上幼兒園大班。他本性善良,自幼就從未和別人打過架,多是受別人的欺負。目前在幼兒園更甚,幾乎是天天帶傷回來,而他卻從未還手,我擔心他這種表現是否會造成日後懦弱的個性?而我又該如何引導他不至有所偏差呢?
一般來說,學齡前的幼兒正處於社會化的初期,在維護自我與接納他人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糾紛,甚至可能有攻擊性的行為。不過,以孩子每次帶傷回來的情形來看,家長應該趕緊有所行動:先和園方聯繫,讓他們明瞭孩子的遭遇,然後請老師幫忙注意,防止類似事件。同時,請盡量按捺下心疼的情緒,在替孩子擦藥時,冷靜、溫和地問清事情發生的原委,等他情緒平穩後,再和他討論、分析是與非。

如果孩子確實受了委屈,不要猶豫、告訴他:「我們不可以先欺負別人,但是別人欺負我們時,要保護自己,你可以躲開,甚至還手抵抗。否則你受傷會痛,媽媽也很難過!」往往我們受傳統「忍讓是美德」的觀念影響,而限制孩子的反應,卻忽略過分退縮常會助長對方攻擊的意念,造成惡性循環。
 
除了消極的因應之道,我們建議家長平日做些未雨綢繆的準備工作——

1. 提供他模仿的對象
利用故事、卡通或家人的經歷,說明如何面對「外侮」及處理方式,供孩子學習、參考。

2. 擴展他的社交圈
多讓孩子接觸外界,鼓勵他和別的孩子玩。開始時不妨為他安排適當的玩伴,讓他在友善的遊戲活動中,建立與人相處的信心,而不再畏懼陌生人或在團體裡表現得內向、畏縮。

3. 培養他表達的能力 
製造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譬如:聽他談談卡通影片的情節,讓他參與家庭事件的討論,在可能的範圍內接受他的意見,增加他對自己言論的信心,而勇於自我表達、敢於與人理論。

4. 給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孩子受了委屈或有了難題時,不要急於出面或庇護他,以免養成依賴、不願意面對問題的習慣,形成遇事退縮、無法獨立應付外面環境的軟弱表現。

當然,在孩子學習對抗、還手時,如何掌握其中的分寸而不至有所偏差,是您必須小心引導的(不妨多舉例說明)。目前最重要的是:鼓勵他「拒絕」別人的欺負。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