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手眼更協調

小肌肉在成長過程中比大肌肉發展晚,從剛出生時的抓握反射,到掌心能握住東西、腕部自由活動、靈活運用拇指食指,一直到雙手萬能,這一連串精密的發展過程,是整個肢體發展中最晚的一部份,但對孩子的生活適應來說,卻是最重要的一環,爸媽要多運用日常活動,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

動手做,手眼更協調

小肌肉在成長過程中比大肌肉發展晚,從剛出生時的抓握反射,到掌心能握住東西、腕部自由活動、靈活運用拇指食指,一直到雙手萬能,這一連串精密的發展過程,是整個肢體發展中最晚的一部份,但對孩子的生活適應來說,卻是最重要的一環,爸媽要多運用日常活動,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

1玩玩具,練出一雙巧手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孩子的小肌肉發展不單純是隨著年齡就能進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反覆地運用及練習,動作技巧才會更成熟。想讓孩子的雙手變得更靈巧,從小就要讓他多動手操作、玩玩具。

不論是吃飯、穿衣這些生活自理能力,或是畫畫、玩黏土這些有趣的活動,甚至翻書、寫字等學習相關的動作,幾乎都需要藉由靈活的小肌肉才能完成。想要精進孩子的動作技巧,爸媽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配合孩子發展的時程,仔細觀察孩子的能力,提供他適當的玩具和用品,孩子便能從有趣的遊戲和吃飯、穿衣等每天要做的事情裡,鍛鍊出靈巧的小手。

操作性玩具是發展小肌肉的好幫手
合適的操作性玩具可以幫助孩子手部肌肉控制更靈活。1、2歲的孩子需要哪些操作性的玩具,來發展及鍛鍊出不同的操作能力呢?

● 敲打式玩具:
1歲左右的孩子喜歡隨意敲敲打打,所以剛開始可選擇能隨意敲打的玩具,如小鼓。有了初步經驗之後,再給他簡易的工作枱玩具。從敲敲打打中,孩子可增進手指抓握力、腕力及臂力,並能學習到控制力量的技巧。

● 建構式玩具:
無論是布製、塑膠、木頭製的各種積木,都屬於建構式玩具。1歲孩子看到積木,常出現抓、拍、扔等動作,不過他們可以從這些動作中感受到積木的重量、手感和形狀。2歲後,孩子就很喜歡把積木堆疊起來或排成像火車一樣,這時,孩子手部抓握和堆疊的穩定度也漸漸提高,能掌握到平衡及輕放的技巧。組合式的積木,則是須手指用力才能互相嵌接。

● 黏土玩具:
各種黏土、玩黏土用的麵棍及模型等,能讓孩子盡情地搓、揉、按、壓,也是十分簡便的操作性玩具,2歲左右的孩子可從中體驗各種不同的手部動作及學習運用力量。

● 穿線玩具:
2歲開始可準備粗的線、洞大一點的珠子或紙板給孩子自由穿串,慢慢再挑戰有圖案而且小洞洞比較多的穿線板。由於每張圖案都有固定的穿線順序和方式,孩子可以在穿針引線中培養出更精細的手眼協調和控制肌肉的能力。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2捏塑穿線,玩出靈活巧手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恬恬喜歡玩黏土和穿線遊戲,媽媽發現他玩黏土時,能做出各式各樣的食物、花朵,玩穿線、穿珠子時,也可以做出很精緻的圖案呢!您也想讓孩子有一雙靈巧的雙手嗎? 除了生活中的引導,透過遊戲是個好方法喔!

一般說來,3歲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已經達到明顯的進步,能夠使用安全剪刀、仿畫簡單圖案和形狀,學著自己刷牙、穿脫衣物;到了4歲更可以用剪刀沿線剪下線條、畫出簡單人形,有些孩子甚至能用筷子夾菜。

這些精細動作,固然需要在日常生活裡,透過自己動手做,才會純熟,但如果能在年紀小的時候,提供適當的遊戲來增加孩子動手的興趣,孩子的靈活度、協調性就更容易精進。爸媽若想協助孩子精細動作發展得好,玩黏土和穿線遊戲,是極具挑戰性及趣味性的鍛鍊途徑。

玩黏土:學習不同的動作和施力方式
玩黏土時,可以靈活使用手腕、手指的力量做出按壓、捏取、揉捏等動作。除此之外,還可以學習運用不同工具來玩黏土,例如:用塑膠刀分割黏土、刻劃線條;用叉子或模具壓出形狀;或使用棍棒將黏土平壓薄,這些過程可讓孩子綜合運用手部的捏揉、壓擠、翻轉、抓握等動作,而且因為製作的東西大小粗細不同,掌握力道的方式也需要練習控制。

玩穿線:從簡單串珠、編織,邁向縫工
剛接觸穿線、串珠遊戲時,可讓孩子用較粗的線,較大的珠子、釦子或剪成一小節的吸管來穿著玩;或是在洞洞板上自由編織。3歲半左右能挑戰固定的編織順序和方式;4歲的孩子則有能力使用彈性線來串珠做成手鍊和項鍊。累積經驗之後,接近5歲的孩子已經有能力挑戰縫工了。

雙手靈巧,上學運筆更穩定
有些爸媽急著讓孩子提早握筆學寫字,其實讓孩子多玩黏土和穿線遊戲,幫助孩子發展精細動作,對手部功能的發展絕對優於學習握筆寫字,透過遊戲來達到手部的靈活與協調,反而是更好的寫前準備功夫。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3到處畫,好崩潰?滿足好奇心又好整理的3個巧思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3歲的冬冬從滿周歲後就開始喜歡塗鴉,雖然媽媽給他一本專屬的畫本,但冬冬總會將筆鋒從紙上往桌子、甚至地上畫。最近更突發奇想,洗完手直接把溼淋淋的雙手往牆上抹,還說:「這樣比較漂亮!」

寶貝愛塗鴉是天性。從1歲多可自行打開筆蓋、或者拿起蠟筆在紙上留下痕跡開始,塗鴉便是孩子喜好的遊戲之一。不過寶寶若是將作品揮灑在衣服、沙發、牆壁等到處都是,爸媽該怎麼看待與引導寶寶呢?

3歲前愛塗鴉,手臂功能進步多
1~3歲的孩子,雖然喜愛塗鴉,日積月累也擁有不少塗鴉經驗,但若要他們畫出具象的物件,可真是個難題。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塗鴉算是一種手臂運動,運筆的同時,手部大肌肉和手掌握筆的小肌肉都能充分運用。

而且隨著塗鴉時線條的轉折、彎曲,各部位的肌肉能得到細緻的鍛鍊,寶貝的小手便會更加靈活、穩定和有力量。通常2歲半到3歲的孩子才有辦法連接兩點畫出直線,以及畫出從起點到終點但不太圓的圓。

會畫圓、直線之後,爸媽或許覺得,只要將線條和圓圈簡單組合,應該就能畫出圖案了吧!譬如說,簡單的蝌蚪人。可是,怎麼從3歲等到3歲半、然後又等了再等,還是看不到呢?其實,不同孩子之間有很大的差異,通常與孩子的觀察力、精細動作和心智發展有關,大致上來說,女生快些、男生慢一點。

四處亂畫是探索,不是搗蛋
由於孩子的精細動作尚未發展成熟,塗鴉時,必須同時帶動大、小肌肉,才能順利刻畫、牽引出各種線條,所以當寶貝一路從紙面畫到桌上時,很多時候並不是故意的,而是紙張太小的緣故。所以,請爸媽提供大型的塗鴉本、甚至是壁報紙,寶貝才有足夠的空間揮灑。

不過,孩子可不只喜愛在紙上塗鴉,只要稍一不留神,爸媽就會心痛地發現:白白的牆面被畫上了抽象畫作,美美的布沙發爬滿一條條黑色蚯蚓;而那張特意為他準備的圖畫紙,上頭卻只有潦草的幾筆,便被寂寞地晾在一旁。這是因為孩子同時也在探索各種材質的觸感,以及塗鴉效果,並非故意找大人麻煩。

爸媽用巧思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如何適度地滿足寶貝的好奇心,卻又不會讓自己花太多力氣整理呢?以下方式爸媽可以參考:

清出空間,盡情塗鴉
亮面磁磚和玻璃是塗鴉的好材料,只要用水或抹布輕輕一擦,就能清理乾淨。爸媽可以購買洗澡用的塗鴉筆或手指膏,讓寶貝在浴室、陽台等有鋪磁磚或裝設落地窗的地方塗鴉,畫滿了就抹掉,能一畫再畫,相當環保。如果有信心孩子不會打破杯子,玻璃杯、瓷盤也可嘗試當「畫紙」。

回收資源,當作畫布
即將回收的舊衣服、被單或是壞掉的雨傘,也可以讓寶貝塗鴉。在不斷地嘗試中,孩子便會發現:比起蠟筆,顏料較容易上色;比起紙張和磁磚,布類得使用較大的力氣塗抹才行。若是爸媽想留存寶貝的傑作,不妨購買白色小傘和油性顏料,畫完後用吹風機吹乾、再噴上透明的保護膜,孩子便能擁有一把充滿自我風格的小傘。

除此之外,大自然也有許多資源很適合提供給寶貝作「畫布」,譬如樹葉、石頭;而樹葉又可分為綠葉和枯葉兩種,塗鴉效果則完全不同。

嘗試另類的塗鴉工具
最直接的塗鴉工具就是筆,但是除了蠟筆、色筆、彩色筆等等,生活周遭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拿來塗鴉,譬如報廢的腮紅刷子、指甲油刷,塗抹起來比較接近畫筆;煮飯時切剩的蘿蔔頭、菜梗或者果皮,也可拿來試一試。而菜瓜布、海綿、報紙球不但適合大面積塗抹,也能增加孩子不同的觸覺經驗;玩得瘋一點,甚至把海綿往牆上磁磚一丟,還可以創造出不同畫法,同時也訓練大肌肉。

玩具也很好發揮,尤其愛玩車子的孩子,用車輪沾顏料,車輪行經的軌跡畫起來就像是火車鐵軌;車身亦可搖身一變成為畫布,幫它添個花紋或變換顏色也不錯。最便利的,當然就是寶貝的身體囉!只要在地板鋪上大面積的紙張或布,讓他的手指、手掌,甚至腳底、膝蓋沾上顏料,隨著身體活動,很快地,一幅大器的作品便完成了。

多欣賞、多鼓勵,不批評、不干擾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塗鴉的意義在於手部運動、環境探索,而非求「真」,所以當畫作完成時,請孩子說說他在畫什麼,就算完全看不出個所以然,爸媽也應發揮想像力、站在鼓勵的角度去欣賞「這條蛇好長喔!」

偶爾則必須拋開既定記憶中的物體形象,因為畫出來的車子「看起來」不像一輛車子,但搞不好孩子想表達的是車子的「速度」兩者當然有所不同。

有時候,爸媽想幫孩子添上幾筆,甚至親自示範「正確」畫法,但這對孩子而言,彷彿是無言的否定:「你畫得不夠好。」反而打擊他繼續塗鴉的興趣和自信。

其實,爸媽只要陪伴、鼓勵就行,如果寶貝希望大人一起畫,爸媽或許可以反過來學學他怎麼畫。平常多引導孩子觀察各種動物、大自然,只要能掌握各種物品的特徵,久而久之,他一定能畫出讓爸媽看得懂的成品。

還有,千萬不要怕髒。如果寶貝畫得正起勁,爸媽卻不停在旁叮嚀「小心!不要畫到衣服!」或「不要塗到桌子喔!」等,孩子一再被打斷,當然很難盡興。

所以,爸爸媽媽最需要做的,就是清出一個空間、給寶貝換上舊衣服,把干擾盡量減到最低,寶寶也就能畫得更起勁、痛快了。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4讓孩子練習摺衣服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摺衣服的動作本身並不難,但是要摺得整齊漂亮卻不容易,通常要滿4歲以上能辦到,爸媽可讓孩子從小手帕開始練習。

掌握「攤、摺、對齊、疊」動作
當大人摺衣服時,2歲多的孩子總是嚷嚷著要幫忙,這時已經可以給他一些簡單的衣物,作為他的「入門磚」。比方給他一塊小方巾,教他兩手分別拿著兩個角,壓在另外兩個角上頭。即便是未滿3歲的孩子,也有能力將一條小手帕對摺兩次。一旦學會摺小方巾,就可以開始練習摺衣服。

摺衣服可以分為幾個簡單步驟:將衣服攤平、把對稱的兩邊摺起來、衣角和邊線對齊,以及將摺好的衣服疊高、放好。每一個動作都不是太困難,但是,要摺得整齊並不容易。爸爸媽媽可在他做完每個動作之後,稍微幫忙拉一下,如此將有助於孩子下個動作的進行,完成較整齊的成品;但爸媽動作不要太明顯,以免打斷孩子。

由簡到難,循序漸進
3歲左右,可讓他嘗試摺疊簡單的短袖T恤。剛開始只要對摺再對摺,等動作熟練後再教他將袖子摺進去。至於有扣子的襯衫或者拉拉鍊的小外套,則需要先將扣子扣上、拉鍊拉上,通常3歲半才做得來。孩子「會了」,不代表可以摺得跟大人一樣快、一樣好。他們摺一件衣服或許要摺很久,爸媽要耐心等待他做。不過,只要提示要領,比方先找出肩線比較容易攤平、在平平的床上比較好摺等,並多給孩子練習的機會,4歲多的孩子就可以是個很棒的摺衣小幫手了。 

摺衣服動作的發展過程
年齡 孩子的動作發展 引導方法
3歲之前 會對摺、會疊高 教導他摺小方巾,協助他攤平、角與角對齊
3~4歲 會拉拉鍊、扣釦子 從簡單的短袖T-shirt著手,然後才是有釦子、拉鍊、帽子的衣服
4~5歲 會摺大部分的衣服 多給他練習的機會、並給予鼓勵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