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出發的飲食教育

飲食,透露了一個家庭的生活型態及家人互動的方式。面對一波波食安危機,爸媽是最好的守門員,可以帶著孩子重新認識食物,學習面對食物的態度,和孩子一起買菜、做飯,全家人一起在餐桌上專心地細嚼慢嚥……。相信,這餐桌上的家庭教育,將會帶給孩子許多正面影響。

從家出發的飲食教育

飲食,透露了一個家庭的生活型態及家人互動的方式。面對一波波食安危機,爸媽是最好的守門員,可以帶著孩子重新認識食物,學習面對食物的態度,和孩子一起買菜、做飯,全家人一起在餐桌上專心地細嚼慢嚥……。相信,這餐桌上的家庭教育,將會帶給孩子許多正面影響。

1餐桌上的家庭教育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英國奧利佛食物基金會執行長尼爾.洛孚曾在一場座談中指出:「烹飪是重要的人生技能,就跟聽說讀寫一樣。」在這個綠色飲食意識逐漸抬頭的時代,廚房與餐桌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場所,爸媽該採取什麼行動呢?

餐桌上的改革,不只是飲食教育,更是生活全面的學習與革新。這個課題從孩子很小的時候,甚至胎兒期就需要關注了,因為媽媽的飲食習慣與口味會間接影響孩子,成為孕育寶貝的基底。當寶貝出生之後,建議爸媽掌握孩子的發展階段特性,採取以下行動。
 
行動 1
啟動味蕾,豐富感官經驗

● 食物多樣性
研究指出,新生兒對於甜味的確是有些偏好,不喜歡苦和酸;對鹹味的反應則是在4個月大之後才開始。所以媽媽從餵母奶開始就需要注意口味的輕重和食物種類,因為食物的味道會透過母乳傳遞給嬰兒,哺乳的媽媽若吃各種類的食物,孩子未來也容易接受多種食物。

● 吃清淡原味
開始餵寶寶吃副食品時,要盡量讓寶寶吃食物的原味,少用調味料,寶寶的味蕾才能夠體驗不同食物的天然味道;如果一開始就吃重口味,寶寶的味蕾習慣了特定強度的味道,對於較清淡的食物,感受能力也會變得薄弱。

● 用五感體驗
大約1歲,孩子可以吃正餐,認知能力增強,語言能力也進步之後,爸媽可以帶著孩子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來帶著孩子體驗「食物」,例如:看蔬果的五顏六色、摸一摸食物光滑或粗糙的感覺、聽一聽敲擊瓜果的聲音、聞一聞或嚐一嚐蔬果的味道,同時用語言輔助說出名稱或感受,幫助孩子理解並學習新詞彙。2歲以上的孩子更可帶著他認識作物生長的環境,或長大成熟前的模樣。

行動 2
動手做,一起採買、烹調、栽種

● 學習爸媽烹調的方法
如果爸媽習慣採用現成的食品,不但會減少家人一起動手做、一起用餐的生活樂趣,而且因為家中少做飯,難得看到爸媽親手做,於是長大後就算學得到營養常識,卻缺乏動手經驗,不知道如何使用工具、處理食材或拿捏火侯,認知和行動間的差距將會很大。

● 鼓勵孩子參與採買製作
稍大的孩子可以參與採買和製作食物,通常孩子動手做之後,動機增強,吃的興趣也會增加。例如:孩子幫忙洗菜、剝蛋殼、打蛋、拌沙拉、包水餃、做三明治,就會很有興趣等著吃自己做出來的餐點,這個時候,不愛吃肉或不愛吃菜的孩子,也會因為是「自己做的」,而吃得津津有味。參與採買不但讓孩子更認識食材,也看到爸媽如何挑選,同時也可以學習食物的搭配,例如:芹菜炒豆干、番茄炒蛋。

● 從栽種過程學會珍惜食物
當孩子瞭解食物的生產過程,從播種、灑水,到悉心照顧與觀察作物的生長,不但能瞭解農夫的辛勤,也觀察到自然的變化,對自己種出來的東西會更懂得愛惜,原本不想吃的食物也會認真吃完,捨不得浪費。5歲以後的孩子還可以認識食物的價值或價格,甚至開始認識食物里程的概念,知道吃當地、當季的食物,才是愛護地球的表現。

行動 3
親子共餐,讓家人更親密

● 用餐是輕鬆的溝通時刻
用餐是與人溝通最佳時機。家人一起吃飯時,提供了雙薪家庭親子間難得的對話機會,不僅能讓孩子學習發言的時機,也能讓孩子練習聆聽他人,學習主動開口或等對方招呼,互相關切。與家人用餐最可貴的是孩子可以感受到爸媽的關心。當然!這個前提是爸媽在餐桌上不要隨意數落孩子喔!

● 培養安全感和家的記憶
坐在家裡固定的位子,用慣用的餐具吃飯,不僅孩子自然產生安心地感覺,大人也是如此;家中料理熟悉的味道,也會令人感到溫暖,並學會感恩。家中節慶時的團聚共餐或特別準備的節慶餐點,往往也成為家人凝聚的力量。孩子長大之後,也會守護家中的這份傳承。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2從小就給寶寶吃天然的食材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文/林碧霞 台大園藝系博士,農業專家與環保生活家,被媒體喻為「抓毒達人」

寶寶4個月大之後,只要健康狀況良好,慢慢地,就可以開始餵副食品了,新手媽媽總會很緊張,生怕寶寶吃得不夠好,又擔心寶寶的腸胃不適應。我建議新手媽媽初期可以記錄孩子第一次吃的食物和反應,同時觀察他的排便狀況,可幫助了解孩子的消化力,以及對哪些食物有排斥反應。

請捨棄可愛造型的塑膠餐盤
吃副食品的初期,多半是由爸媽餵食,再大一點,寶寶會坐以後,還要練習自己吃東西。絕大多數的家庭,為了方便和安全(不打破),挑的會是塑膠或不鏽鋼餐具,很多時候,這兩種材質會有安全顧慮

塑膠餐具的優點是美觀,可以設計成各種造型,還有可愛的鮮豔圖案,足以打動媽咪和寶寶的心。然而塑膠材質的耐熱較差,容易釋出有害物質,部分塑膠碗盤的圖案,還有鉛、鉻等重金屬。為了安全起見,請不要在寶寶的塑膠餐具裡放入高溫的食物,等它慢慢變涼,而應取安全的容器,放涼後再倒入塑膠餐具中。此外,請放棄那些可愛的裝飾圖案,改買無色、無味、表面光潔、手感厚實的塑膠餐具。

不鏽鋼餐具的優點是耐摔和好洗,不過,製造不良的不鏽鋼常有鉻和鎳的重金屬問題。另外,雖然我們不太會給寶寶吃強酸或強鹼性的食品,但要記得,不鏽鋼餐具是經不起這兩者食物的,像魚、肉、海鮮等酸性食物,以及蔬菜、水果等鹼性食品,短暫盛放無妨,長期盛放則不宜。

小寶寶的食物請以天然有機為主
以下有幾個原則是從預防化學毒害的角度出發,提醒新手爸媽多加注意。

一、不要餵小寶寶加工食品和精製的食品,請給他吃天然的食物

二、幫寶寶準備食物時,請儘量購買當令盛產的蔬果,而非花較多的錢去買這季節本來沒有的蔬果。如果蔬果長得奇形怪狀、違反自然原貌,就不要買給寶寶吃。

三、為了讓孩子養成不偏食的習慣,可嘗試給予不同的肉類、蔬果,每次只給一種新食物,以便觀察寶寶進食後的反應。

四、在颱風前後和重大節慶之前,市場有搶購蔬果的傾向,有些農民也會搶收,如此一來,買到、吃到含有農藥的機率會提高,請不要採購

五、即使是有外皮的水果,例如:哈密瓜、香瓜、荔枝等,在削皮之前應該先沖洗乾淨,切開或剝皮時,才不至於沾到表皮上的農藥。

六、蔬菜要用水浸泡和清洗,煮的時候最好先用熱水汆燙,這樣可以去除農藥,也會使菜裡的草酸溶解於水,對於鈣質的吸收比較好。

※ 本文出自《恐怖的家庭有毒物質:橘博士教你55個救地球救自己的無毒生活方式》,蘋果屋。

3建立良好飲食習慣,有絕招!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你常為了孩子「吃」的問題而頭痛嗎?精心準備的美食,孩子不屑一顧?孩子吃飯配電視或是邊吃邊玩,一餐飯吃了好幾個小時?現代孩子常有許多不良的飲食習慣,讓爸媽傷透腦筋,其實面對孩子的飲食問題有方法可循,提供一些原則和技巧給爸媽參考。




飲食教育的重要原則
現代孩子常有許多不良的飲食習慣,讓爸媽傷透腦筋。飲食習慣至關孩子的身體健康與發育,當然不容忽視,只是,如果爸媽不知道有效的方法,應付起來就會頗為辛苦。要建立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其實是有撇步的!爸媽只要利用下列的教養原則,這令人頭痛的吃飯問題,就可以解決一半囉!

由少至多
當孩子的時難以接受新習慣、新菜色時,請不要一下子就要求他達到要求,而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他逐漸適應、慢慢接受,食物的份量也以少逐漸增多。以吃青菜為例,您可以請孩子先嚐一小口,一開始甚至可以答應他吐出來,但是嘗試幾次之後才漸漸要求他把東西吃下去。

適合孩子的生理發展
父母在為孩子準備食物時,要注意是否適合孩子年齡及平時飲食能力,過與不及都不是好現象。尤其是,當食物的份量過多時,孩子不但覺得壓力甚大,也會擔憂自己若無法吃完可能遭受責罰,這種心情更加影響食慾。所以,食物的份量是以孩子平均每次都能吃完的份量來預備,而非用父母的期望值來為孩子添加食物份量。

固定在椅子上用餐
寶寶還在喝奶階段,就應該給他一個獨立、固定的空間來喝奶。讓寶寶從一開始就知道要在固定的位子喝奶吃飯,千萬不可以養成邊玩邊吃的習性。孩子吃飯的地點可以是有彈性的,有時在客廳,有時在飯廳或是廚房均可,但是最好能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座位,養成定點進食的習慣。在一歲以後,孩子開始進食米飯時,就可以和成人一起共桌吃飯,可以為孩子準備屬於他自己的餐具、座位,讓孩子逐漸熟悉進餐的時間、方式、禮儀,當然,也是讓孩子逐漸在一歲以後就能接受以米飯為主的餐點內容。

鼓勵孩子多嘗試
飲食能力的培養,也包括了養成孩子願意去嘗試的心態,因此,父母需要多接納孩子在訓練進食過程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例如:對新食物不適應,孩子會出現拒食現象;對餐具的操作不熟練,造成孩子的拒絕與挫折;因為技術不熟練,孩子弄髒了地板、打破了餐具……這些現象都是孩子在建立飲食習慣的必經歷程,都需要父母有更多的耐心與接納,以及確實教導孩子克服困難的種種技巧,才能讓孩子順利的度過學習的難關。

攝取均衡的營養
每一種食物都有食用的價值,因此,均衡的營養有賴於父母的調配。就以吃速食來說,很多人都說速食是垃圾食品,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很想吃速食的時,您就可以運用調配營養的觀點來處理:您可以為孩子單點漢堡,再加一瓶牛奶或果汁,這就是一頓營養相當不錯的餐點了。若是沒有選擇柳橙汁時,也可在吃完漢堡後為孩子準備一些水果,添加纖維與維他命C。

建立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小祕訣
父母可以運用一些有趣的小技巧來幫助孩子快快建立起良好的飲食習慣,例如:

說故事
用說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不良飲食習慣的後果。如:「你看,故事中的人因為不吃青菜,所以他……。」或是「你看卜派愛吃菠菜,所以他好有力氣。」、「蕃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會讓你的皮膚水噹噹喔!」

多變化
改變餐具(用小碗或模型盛飯,再例出來,裝飾成可愛的造型)、讓孩子選擇餐具、改變地點(將孩子不愛吃的食物作成飯團,帶他到公園或是家中某個角落野餐)或是改變氣氛(在餐桌上插朵鮮花、放柔和的音樂,「我們來到餐廳吃飯,老闆說今天的青菜特別好吃喔!你要不要試試啊!」)……

讓孩子當小廚師
讓孩子參與買菜、撿菜、做菜,都會孩子對盤中的食物特別感興趣,您可特別提醒:「今天的青菜是寶寶自己洗、自己做的,一定特別好吃,要多吃一點喔!」

把飯菜收起來
當孩子吃飯過份慢吞吞時,您就可以利用限時的策略,記得在執行時態度一定要溫和而堅持,告訴孩子:「你不吃,我就要收起來了,待會就沒有東西可以吃了。」並且在下餐飯前,除了開水外,不給孩子任何食物。要特別提醒您的是,說到就要做到,否則孩子一定會以為父母只是說說罷了。

善用團體的力量
您可以和孩子比賽,看看誰吃得最乾淨。也可以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共餐,模仿別人好的習慣,或是請他們輪流當小幫手,幫忙催促停下來而忘了吃飯的孩子。孩子間的同儕力量是大人無法比的。

親師合作
若您的孩子不吃青菜,您可請老師在課堂上請每位小朋友回家吃青菜,隔天再加以詢問並鼓勵,讓孩子在家和學校都一樣努力。

用時鐘提醒
如果您的孩子會看鐘,您可以請他在長針到某個數字時一定要吃完。當孩子在用餐時,您需要提醒他:「你看長針已走到幾了。」適時的督促孩子掌握進食的速度。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