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寶寶撒下愛閱讀的種子

►李坤珊老師強調,「閱讀素養」並不是從小學才開始的,它是從孩子一拿到書本、接觸到書本就開始了。


整理報導/ 黃美湄 

長期往返美國和亞洲各大城市講學的嬰幼兒閱讀專家李坤珊老師,9月返台參加兩年一度的信誼bookstart選書會議,並在忙碌的行程中於小太陽親子書房進行一場溫馨講座,從最夯的素養角度,讓讀者看待嬰幼兒閱讀有了全新的視野。本期特別分享現場精彩內容。
擅長以嬰幼兒發展剖析孩子閱讀行為的李坤珊老師,這次一開場就強調,現在各國教育政策都看重「素養」,素養是一種綜合的行為能力,代表了知識、技能和態度。爸媽和孩子一起共讀的行為,也可以從比較高的角度來看,這個意思是指,我們要思考:0〜3歲的寶寶的閱讀要走向哪裡?後面的目標在哪裡?共讀要怎麼做才好、才能達到後面的目標?

閱讀素養,從寶寶接觸書就開始奠基
李坤珊老師強調,「閱讀素養」並不是從小學才開始的,它是從孩子一拿到書本、接觸到書本就開始了。談早期閱讀一定要認識「前閱讀期」,當一個小寶寶把書搬來搬去時,他的閱讀行為已經開始。當你翻著書本,告訴寶寶這是鴨媽媽,他隨即轉身去找他自己的玩具小鴨;或是跟著書上轉頭的企鵝做動作,意義都非常重大。因為孩子所表現的,正是PIZA評比閱讀素養時的三個重點:定位信心、理解文本、評價和反思。雖然寶寶年紀小還不會說話、認字,但是他在讀圖過程中,早已用行動表現出自己對內容的思考和理解,並且在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閱讀中去印證自己的想法。

 
►李坤珊提醒0〜3歲是建立良好閱讀最寶貴的階段。

善用技巧,帶領寶寶達到閱讀的目標
和小小孩共讀時,如何才能達到閱讀的目標呢?李坤珊老師以書為例,說明共讀時的應用技巧:

1.對話式的共讀
共讀時,跟孩子要一來一往,等待孩子反應,爸媽要提出開放式的問題。例如:一起看《好大的紅蘋果》,翻頁時問孩子:「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孩子可以預測並印證自己的想法。透過對話過程,能幫助孩子發展語言和邏輯思考能力,了解前因後果。

2.共讀的遊戲化
小小孩閱讀觸摸書《好玩的東西》《遊戲時間躲貓貓》,在拍打翻書時,就已經是廣義的自主閱讀了。3歲孩子讀《小藍和小黃》時,還可以準備黃色和藍色的黏土,讓孩子玩混色,在實際體驗中理解書中的文本的意涵。

3.掌握共讀的程序
共讀時,跟孩子介紹如何拿書→從書名、翻頁到封底,帶他認識一本書的結構→讓孩子主動翻、指認書上的物體→學習不亂扔書、有固定的地方或小籃子放置。這個共讀程序,一方面幫助孩子認識書、知道怎麼對待書,同時也將生活習慣和閱讀結合(例如;學習物歸原處和收拾)。透過共讀,孩子不只獲得閱讀的知識、技能,更擁有了喜愛閱讀的態度。

4.增進理解及閱讀內容的表達與評價
從一本書的封面開始,就可以藉由動作或表情,找到線索和孩子互動,預測接下來有什麼。例如:《爸爸跟我玩》,即使還不會說話的寶寶,也可能指著圖畫回應,寶寶那麼做也正是在表達他的意見。所以最重要的是透過真實的體驗去增進孩子的理解,充分的互動。

想讓孩子產生對書的喜愛,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0〜3歲是最寶貴的階段,爸爸媽媽撒下愛閱讀的種子,細心的引導、示範,伴隨著孩子的閱讀節奏和興趣給他回應,以孩子真實的生活經驗密切連結書中的內容,終究能看到開花結果。

►更多共讀建議,請看李坤珊老師著作《小小愛書人》讓寶寶愛看書,信誼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