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紀為什麼「撒謊」?

  我的孩子一歲九個月,最近學會說「便便」、「真的」,只要他一開口,我就會帶他上廁所,可是,有時候他坐上馬桶東看看、西摸摸,並沒有拉出來。我漸漸發現,他想去浴室玩的時候,會以這兩句話為藉口。難道這麼小的年紀已經開始撒謊了嗎?如果不帶他去上廁所,會不會影響大小便訓練呢?
養孩子,除了照顧他,還得揣摩他的心思,稱得上是挑戰十足。在處理孩子真真假假的行為時,父母們彷彿在鬥智呢!   

孩子學會口語的表達,是十分可喜的事。您在建立孩子大小便的習慣時,當孩子一有表示,立即產生行動,帶他上廁所,確實能讓孩子對「語言」、「行為」有深刻的聯結,使他很清楚如何表示就能上廁所。   

不過,浴室通常對孩子有一股吸引力,以前,或許只有洗澡時間,孩子才會進入浴室玩樂,而今,多了一個機會,並且是孩子可以主動提出要求的機會,也難怪孩子會以上廁所為藉口。可是,您千萬別對一個不滿兩歲的孩子用「道德判斷」的眼光指責他說謊,因為他也可能認為想進浴室,只要說「便便」、「真的」就行得通了。   

有時候,孩子表示想上廁所,但坐上馬桶才一會兒,又急著下來,或是坐了半天,左顧右盼並無便意,這並不代表孩子欺騙了大人。有些孩子一旦講話或東看西看分心之後,確實就便意全消了;有些則是坐不習慣、怕掉下去,而拉不出來。所以,即使孩子未完成進浴室的任務,我們也不能認定他是騙人的。   

萬一,您很清楚孩子當時的要求是另有所圖,您盡可放心地告訴他:「寶寶便便好了,不去廁所。」一方面拒絕他,一方面邀請他做別的事,例如:講故事,如此也能減少他藉機到浴室玩樂。   

由於孩子多半都愛進浴室玩水、摸摸肥皂、碰碰馬桶、抽拉一些衛生紙,父母平日指導孩子使用浴室、廁所時,應當幫助孩子瞭解各種物品的用途。對年齡小的孩子,為了安全起見,不宜讓他獨自進入,但在帶他使用時,則不妨很清楚地告訴他洗澡時間、上廁所時間可以做些什麼,讓孩子對這些時段有一種規律感,並滿足他對那個空間_的好奇,這麼一來,既不影響大小便訓練,您也不必為孩子的真真假假苦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