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人、分離焦慮,是怎麼回事?
黏人、分離焦慮,是怎麼回事?
Podcast搶先聽》孩子有分離焦慮怎麼辦?解決小小孩兩次的心理危機
依附關係與分離焦慮
依附關係指的是嬰兒與照顧者之間強烈的感情連結。依附關係的發展,在0-6個月嬰兒的發展歷程尚未成熟,也就是他們不會對特定的人產生很深的情感,但是,到了六個月左右,依附關係漸漸成形,會出現明顯的「依附行為」,例如:寶寶會注意特定對象的活動,想引起他的注意,並且主動尋求跟他親近;當特定對象離開時,寶寶會產生分離焦慮;再見到特定對象時,寶寶則顯得很高興;相對的,看到不熟悉的陌生人則會出現害怕或排斥的反應。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或「陌生人焦慮」。
黏人,就是分離焦慮的具體表現,通常,在1~2歲之間寶寶對於照顧者的緊密的依附關係會達到最高潮,常常表現在「黏人」、「分離焦慮」的行為特徵之上,常讓父母覺得相當的頭疼,也不知所措。
分離焦慮VS. 信任感
分離焦慮通常是寶寶對照顧者離開時的一種情緒反應,通常媽媽不同的照顧方式與對寶寶的反應方式,會讓寶寶形成三種非常不一樣的親子互動關係,這也影響了孩子日後對人的信任感:
1. 安全型依附的嬰兒:
他們的母親大多是溫暖的、友善的,喜歡和嬰兒親密的接觸,對於嬰兒的需求很敏銳,會立即回應,如︰嬰兒哭了,母親會馬上安撫,並查看嬰兒是否餓了或尿布溼了,同時母親很鼓勵嬰兒去接觸外在事物,如︰和不熟悉的阿姨打招呼,因此在這樣的互動之下,嬰兒自然而然對母親產生信任感,能安心的探索環境。
2. 逃避型依附的嬰兒:
他們的母親通常是沒耐心、嚴厲、易怒,只關注自我需求,對於嬰兒的需求不太回應,如︰任由嬰兒的哭鬧,因此嬰兒知道無法由母親身上獲得滿足,不會和母親成依附關係,也選擇用逃避的方式來回應外在的刺激。
3. 抗拒型依附的嬰兒:
他們的母親雖然喜歡和嬰兒親密的接觸,但是他們的育兒行為很不穩定,有時對嬰兒很熱忱,有時卻很冷淡,此外他們也時常誤解嬰兒所發出的訊息,久而久之,嬰兒沒有安全感,不敢探索外在環境,要時常黏著母親,若母親稍微離開,則會大吵大鬧。
黏人孩子的處理訣竅
出現黏人、分離焦慮,是小寶寶的必然現象,父母千萬不要覺得氣憤或不耐煩,反而是需要盡量滿足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做:
1. 注意和關愛寶寶的一舉一動,不要讓他時常懷疑你是否存在、更不要讓他害怕地等待。
2. 儘可能帶著他,給他安全感,讓他看到、聽到你,例如:可以讓他在浴室門口,看你洗澡、上廁所。
3. 若需要暫時離開孩子時,請堅定的告訴他:「媽媽去泡奶馬上回來,你等一下下。」一再邊走邊和他說話,你的聲音會增加他等待的勇氣。
4. 孩子五、六個月大開始,可偶爾將孩子交給保母或外婆等,讓孩子慢慢習慣其他的替代者,日後,若有必要與孩子分離時,孩子的焦慮感才不會太嚴重。
依附關係與分離焦慮
依附關係指的是嬰兒與照顧者之間強烈的感情連結。依附關係的發展,在0-6個月嬰兒的發展歷程尚未成熟,也就是他們不會對特定的人產生很深的情感,但是,到了六個月左右,依附關係漸漸成形,會出現明顯的「依附行為」,例如:寶寶會注意特定對象的活動,想引起他的注意,並且主動尋求跟他親近;當特定對象離開時,寶寶會產生分離焦慮;再見到特定對象時,寶寶則顯得很高興;相對的,看到不熟悉的陌生人則會出現害怕或排斥的反應。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或「陌生人焦慮」。
黏人,就是分離焦慮的具體表現,通常,在1~2歲之間寶寶對於照顧者的緊密的依附關係會達到最高潮,常常表現在「黏人」、「分離焦慮」的行為特徵之上,常讓父母覺得相當的頭疼,也不知所措。
分離焦慮VS. 信任感
分離焦慮通常是寶寶對照顧者離開時的一種情緒反應,通常媽媽不同的照顧方式與對寶寶的反應方式,會讓寶寶形成三種非常不一樣的親子互動關係,這也影響了孩子日後對人的信任感:
1. 安全型依附的嬰兒:
他們的母親大多是溫暖的、友善的,喜歡和嬰兒親密的接觸,對於嬰兒的需求很敏銳,會立即回應,如︰嬰兒哭了,母親會馬上安撫,並查看嬰兒是否餓了或尿布溼了,同時母親很鼓勵嬰兒去接觸外在事物,如︰和不熟悉的阿姨打招呼,因此在這樣的互動之下,嬰兒自然而然對母親產生信任感,能安心的探索環境。
2. 逃避型依附的嬰兒:
他們的母親通常是沒耐心、嚴厲、易怒,只關注自我需求,對於嬰兒的需求不太回應,如︰任由嬰兒的哭鬧,因此嬰兒知道無法由母親身上獲得滿足,不會和母親成依附關係,也選擇用逃避的方式來回應外在的刺激。
3. 抗拒型依附的嬰兒:
他們的母親雖然喜歡和嬰兒親密的接觸,但是他們的育兒行為很不穩定,有時對嬰兒很熱忱,有時卻很冷淡,此外他們也時常誤解嬰兒所發出的訊息,久而久之,嬰兒沒有安全感,不敢探索外在環境,要時常黏著母親,若母親稍微離開,則會大吵大鬧。
黏人孩子的處理訣竅
出現黏人、分離焦慮,是小寶寶的必然現象,父母千萬不要覺得氣憤或不耐煩,反而是需要盡量滿足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做:
1. 注意和關愛寶寶的一舉一動,不要讓他時常懷疑你是否存在、更不要讓他害怕地等待。
2. 儘可能帶著他,給他安全感,讓他看到、聽到你,例如:可以讓他在浴室門口,看你洗澡、上廁所。
3. 若需要暫時離開孩子時,請堅定的告訴他:「媽媽去泡奶馬上回來,你等一下下。」一再邊走邊和他說話,你的聲音會增加他等待的勇氣。
4. 孩子五、六個月大開始,可偶爾將孩子交給保母或外婆等,讓孩子慢慢習慣其他的替代者,日後,若有必要與孩子分離時,孩子的焦慮感才不會太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