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美育」?

如何培養孩子的「美育」?
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
在談到有關孩子上繪畫班的問題之前,父母最好先對孩子繪畫能力的發展有所了解。
‧一歲~二歲:由於手指肌肉逐漸發達,孩子在無意識中會拿起筆來隨意塗畫,稱之為「塗鴉期」。
‧二歲~三歲:由於小肌肉的應用逐漸增多,幼兒開始握能緊鉛筆或蠟筆,並提起筆、畫點,也會模仿畫出直線,進而能夠大圈圈的畫線,稱為「圓線亂畫」。
‧三歲~四歲:進入「命名塗鴉期」:開始對自己畫出來的點、線、圈賦予意義,比如他可能畫了一個圓和幾條線,便指著自己的畫說「車車」。
‧四歲~七歲:屬於「圖式前期」,會用符號來象徵事物,由於幼兒尚未有整體表現的能力,因此只會畫出物體的某些部分。此時期幼兒畫的是他知道的東西,而不是對物體作寫生。
‧七歲以上:開始會畫出眼前的事物,以及心中所想像的事物,繪畫能力越來越細緻。

美術藝術的意義
幼兒美術教育是一種思想、情感、心理、情操的教育,其目的並不在於栽培孩子成為藝術家,而是讓孩子透過繪畫(或造形),來表達他的心聲;從過程中,培養他的想像力、觀察力、組織能力、注意力、以及耐性等,強調的是過程。因此「教育的意義」重於「藝術的意義」。舉例來說,一位孩子在紙上畫了各種的魚,到最後用深藍色的顏料塗蓋在魚上。如果老師強調的是「藝術的意義」,則可能會加以制止,以免破壞畫面,但是從教育的意義來看,孩子的理由:「大水來了,把魚兒沖走了。」卻不無道理呢!

因此,希望父母與老師能認清幼兒美術教育的宗旨,讓幼兒生活在一個生動、有趣的美術教育環境裏,孩子才會覺得塗塗抹抹真快樂啊!

一定要上繪畫班嗎?
孩子多多少少都具有藝術創作方面的潛能,這類潛能的開發其實在家中就是一個極好的培育場所。例如:在平日的生活裏,最好都能提供孩子一個良好的繪畫環境。父母可以買一大塊塑膠布鋪在客廳的地板上,鼓勵孩子盡情地發揮他的想像力畫畫,這樣即使弄髒也無妨,並提供孩子足夠的繪畫素材,對於他的成品予以讚美,並細心的用資料夾保藏,這些動作都能夠讓孩子覺得繪圖的樂趣。

另外,帶孩子去看畫展、參觀美術館不僅是善用社會的資源,也是很好的教育資源,透過美術館主題單元設計的美術課程學習,父母重新再學習,更可以幫助孩子深入理解藝術家,以及相關藝術理論的詮釋,這些都是值得參與應用的。父母帶孩子去看畫展之前,最好能事先了解畫展的內容是什麼?希望孩子看些什麼?最好避免只是一味地告訴孩子畫的技巧多好、色彩多美,否則不但孩子無法領會,還會感到興趣索然。

選擇良好的繪畫班
許多孩子熱衷於畫圖,父母也願意讓孩子上繪畫班。但是,一個好的繪畫班,對幼兒影響深遠。譬如:老師教孩子在著色簿上的香蕉輪廓塗上黃色、蘋果塗上紅色,並且要求他「不可畫出線外」,這種教學方法可能使孩子對繪畫缺乏信心,甚至養成依賴性,影響將來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如果父母要讓孩子上繪畫班,最好選擇合乎下列條件的:
1. 空間的布置要很靈活:教室內的布置可以多加變化,例如:桌子可以移動、地上可以鋪地毯,則幼兒繪畫時,不一定限定在桌上。
2. 課程的設計要靈活:課程、活動的安排避免偏重在繪畫上,最好儘量提供各種素材讓孩子去嘗試。以畫圖來說,可以用粉蠟筆、水彩筆、海綿筆(把海綿包在筷子上),甚至草繩都可以;在造形方面,紙黏土、色紙、沙,以及保特瓶的廢物等都可以。
3. 老師要合乎下列三項條件:
.對幼兒美術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即對孩子繪畫能力發展的過程、繪畫的動機,以及幼兒美術教育功能和新趨勢等,有所了解。
.是孩子的玩伴—在繪畫的過程中,孩子是主角,老師除了擔任啟發者之外,也能如同玩伴一般,和孩子親近,從旁去幫助他。
.能和父母保持密切的連繫—老師會經常把孩子繪畫的動態告訴父母(如繪畫的態度、過程、內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