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聽故事書會變得多愁善感?

  女兒一歲三個月左右時,我拿了一本圖畫書「鱷魚放假了」講給她聽,她竟然哭了,我不相信她真的懂。但往後試過不少書(如白雪公主、七隻小羊等),她都會哭。現在她快滿兩歲了,只要有感情的書我都得重新編過。看她平日遊戲時的表現,不該是個多愁善感的孩子,請問她這樣正常嗎?該用什麼方法改變她?改編書對嗎?
您好!以信中所提女兒十個月會走路、一周歲會說話的情形來看,我們確信她的各項發展都很正常,而且正如您所願,她是位活潑、伶俐的小可愛。

根據我們的了解,幼兒分辨現實與假想情境的能力不夠成熟,很容易將故事誤認為是真實事件,而傷心、難過。因此,我們曾經提醒父母慎選圖畫書,內容應儘量提供溫馨的情境,避免過早灌輸孩子人性的缺點。然而,就您的描述分析,問題應與圖畫書本身無關,建議您停止「編書」的工作,開始這麼做——

一、探究孩子的心靈世界:
不妨在女兒情緒平穩時,問問她:傷心是為了那樁?常常我們費心地猜測孩子的行為,卻形成「錯誤的接觸」。其實,了解孩子最佳的管道是:聽!建議您把她抱在懷裏,聽他吐心聲,再利用適當時機(如生活中相似的情境、設計故事中的故事)予以澄清。

二、引導孩子聽故事:
為孩子說故事時,注意觀察她的情緒起伏,掌握她對情節的反應。然後「主動」淡化其中某些情節(譬如:語調輕鬆些、不必詳加描述),加強正面的部分(譬如:配合手勢、較誇張的聲調,或以生活經驗輔助說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另外透過故事的進行,引導孩子認識挫折只是過程,而非結果;多舉些生活實例,譬如;媽媽每天必須上班,但晚上全家又可團聚,化解孩子害怕、不安的情緒。

三、注意孩子愛的需求:
當孩子開始邁開獨立的步伐時,內心常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既高興自己擁有探索、改變外界的能力,又擔心因而失掉父母的愛。因此,請隨時付出「有形」的關愛,利用假期、下班後,多和孩子相處、參與她的活動,滿足孩子愛的需求。

最後,要提醒您,對女兒的表現「她做錯事,只要告訴她,她一定聽」,多加肯定、誇獎,讓她知道:媽媽對她的行為的欣賞和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