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期間,孕媽咪在家、到院產檢原則

    疫情影響,醫療院所門診降載,孕媽咪也考慮減少進出醫院。有哪些產檢可以線上問診?哪些檢查一定要做、哪些可延後?什麼狀況一定要就醫確認?婦產科醫師陳鈺萍給您4個貼心提醒。

  • 被傳染了怎麼辦?流感病程及居家照護

    流感高峰期又將臨了!雖台灣因位於亞熱帶,使得流感病例一年到頭都可能發生,但是疫情多從十一月開始,可能持續至隔年二、三月。流感易引發大流行且有致死危機,如有需要,應及早施打疫苗,以維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 和孩子一起動起來

    三年疫情後的這一年,整個社會充滿動能。人們好像要甩掉三年的陰霾,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即使歡樂中夾雜著極端氣候、長新冠、戰爭或大型天災及意外,時光依然向前,來到新的一年!信誼一如既往,與您一起回顧2023,展望2024!

  • 流感疫苗Q&A(2023最新版)

    臺灣雖然一年四季都有流感的病例,但仍以秋冬兩季比較容易發生流行,主要高峰期多為11月下旬至隔年1、2月期間,而10月通常是疫情開始上升的階段,及早接種流感疫苗,被視為最安全又經濟的保護方式。

  • 全家抗疫,讓我們走向嶄新的生活〜居家防疫一年,美國經驗分享

    台灣疫情變化,居家工作和孩子不得不在家學習,都讓家長手忙腳亂。旅美的周婉湘老師和孩子一起經歷了超過一年多的居家防疫生活。我們邀請她現身說法,分享在長期抗疫中,如何調整步調,走向嶄新的生活。

  • hMPV:爸媽一定要知道的嬰幼兒呼吸道殺手!

    雖然近日以來新冠疫情已經明顯減弱,但是一個大家不熟悉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卻在社區中的幼兒群裡悄悄發動攻勢,爸媽要提高警覺了!

  • 【疫情解封,旅遊小叮嚀】旅行最常見3大類疾病

    隨著疫情趨緩,各國打開國門,壓抑近3年的國際旅遊潮開始報復性回溫,社群媒體天天有人晒美景,你也準備衝一波了嗎?除了備受關注的新冠肺炎外,無論是前往什麼國家,都要先了解當地是否有特殊疾病或疫情,例如,國人最常去的日本,其實是麻疹疫區。

  • 【疫情解封,旅遊小叮嚀】出國常備藥與就醫指南

    不只是慢性病族群,每個人出國旅遊前都應該做好準備!多一分準備,對健康多一分保障,除了投保海外旅遊險以備海外就醫不時之需,備妥常備藥物也有助緩解身體的不適…

  • 【疫情解封,旅遊小叮嚀】登山、潛水、滑雪前必看

    擺脫疫情,世界各國陸續解封,自2022年10月中旬起,臺灣也正式啟動入境免居隔政策,然而,旅遊最怕的就是發生意外或身體不適,不管國內或國外,旅行的季節、從事的活動不同,也有潛在的風險,體驗前務必再三留意。

  • 【信誼|2-6歲幼兒身體動作能力調查】 迎接後疫情時代,邀請爸媽帶著孩子動起來!

    新冠疫情逐漸解封,您家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都步入新的常軌了嗎?信誼基金會2023年最新問卷調查揭示出重要訊息。這是台灣首次針對2-6歲幼兒進行的身體動作能力大調查,共收到6,200份父母有效問卷、2,337份年資三年以上幼師問卷。透過父母和幼師的觀察與評估,深入了解疫情下的幼兒,身體動作能力發展最真實的現況與影響。

  • 用愛彌補,減少疫情寶寶受到負面影響

    雖然國內外防疫措施逐漸放寬,但必要的公共衛生防護動作不能少,而許多國際性的研究針對疫情寶寶所提出的警訊,更需要爸媽在恢復正常生活步調時,一起用心彌補疫情期間孩子欠缺的學習與能力。

  • 兒童長新冠恐長達一年,且可能會有新症狀出現!

    近日歐洲一項研究,為目前全球有關「新冠(Covid-19)疫情對小孩的影響」最大的研究報告,發現初次感染新冠後最多一年內,可能會出現新的症狀。

  • 預防腸病毒!4個方法提升防護力

    近日新聞報導,腸病毒就診人數暴增,甚至出現今年首例重症個案,及2年來第一起因腸病毒死亡的案例!面對腸病毒疫情的升溫,恐怕讓家有小寶貝的爸媽既緊張又心慌。稍微讓人放心的是,腸病毒雖然傳染力極強,仍可透過簡單的防護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

  • 遠距童樂,幼兒學習無限可能

    探索、發現、學習,是我們堅持的幼兒教育觀,我們倡議幼兒在實際活動操作和參與中學習。面對Covid-19 疫情,孩子的學習模式受到影響,在遠距服務嘗試中,發現了另一種幼兒學習的可能性。

  • 研究警訊:別讓孩子成為疫情寶寶

    在全世界開始學習與病毒共存而重返常軌運作時,許多醫療與教育的研究資訊中陸續發現孩子們在疫情期間受到各種影響而提出警訊。藉著醫師的專業與整理,一起來關心在疫情下出生及成長的寶寶。

  • 網路教學讓學童面臨睡眠、行為與社交問題

    新冠疫情讓全球各級學校不得不改成網路教學,對於還在建立基礎,特別需要大人在旁協助教學的小學生來說,有什麼樣的影響呢?美國醫療研究機構的一項研究,探討經過一年的網路課程之後5至10歲孩子及家長面臨的問題,值得關注。

  • 留心疫情下的嬰幼兒眼睛疾患

    在兩年多的疫情中,許多眼科醫師注意到孩子的眼睛疾病突然大幅增加。由於學校停課或者關閉,孩子只得留在家中,相對增加了上課或遊戲的螢幕使用時間。一項針對父母的調查顯示,70%受訪家長表示孩子每日使用電子產品至少4小時以上。再加上疫情因素,也使得孩子的例行眼睛檢查受到延緩,眼疾問題激增。另一項涵蓋12萬名6-8歲兒童的研究也發現,孩子的近視發生率在疫情之中較前五年增加了3倍之多。

  • 虛擬烹飪課提高孩子的營養知識和自我成就

    COVID-19疫情對全世界孩童的健康與學習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但是也有一些振奮人心的計畫在發展中。其中有一項烹飪線上課程,不但讓兒童獲得良好的飲食教育機會,提升自己操作的能力和營養知識,家長一起參與也獲益良多。

  • 管好鼻腔守門員,新冠病毒out

    全球長時間經歷新冠病毒疫情,2022年逐步解封,但防疫建立起的衛生習慣不宜鬆懈。最新研究指出,鼻腔是病毒主要的入口,有哪些防護細節需要持續注意呢?

  • 給疫情下的父母:什麼決定才是對孩子最好?

    文/曾心怡 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這波疫情,最挑戰家長的,就是「想給孩子最好的」這樣的信念了。到底什麼是「共存」?這是一個大人都眾說紛紜的名詞。面對孩子小小的身體,待成長之路,身為父母的我們,在決定要怎麼保護孩子的考量中,比對待我們自己更謹慎。到底該不該打疫苗?到底要打哪支疫

  • 借鏡:如何在疫情中安全的生活與學習

    台灣疫情進入與病毒共存,各縣市學校實體課程因地制宜,時而停課改為線上學習,何時才能完全恢復正常返校尚無定論。旅美任教的林欣慧老師分享美國因新冠肺炎的衝擊,學校從全部停課,在家上網學習,再逐漸的讓學生回校上課,經歷了哪些過程、做了什麼準備,才能保持學生的學習不中斷呢?

  • 家有嬰幼兒,如何與COVID-19疫情共存(二)—與病毒共存的生活策略及居家照顧建議

    研究指出,兒童注射疫苗不但可減少中重症的機率,也可以減少發生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併發症)以及長期後遺症,並使得因為感染新冠而引發自體免疫疾病如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但小小孩沒有疫苗可打,如何保護和照顧呢?

  • 家有嬰幼兒,如何與COVID-19疫情共存(一)—嬰幼兒感染現況及爸媽該知道的事

    隨著近期本土疫情快速升溫,單日染疫人數飆破上萬人,尚未獲得免疫保護的未成年族群,確診比例也跟著上揚。當國內兒童確診人數竄升並且症狀明顯,爸媽留意哪些事才能保護孩子呢?

  • 【疫情影響】COVID-19隔離期間,爸媽說故事次數多,孩子字彙量提升

    即使疫情起伏不定,全世界都希望朝著解封前進,恢復常態生活。一項國際合作的研究調查了13個國家,2,200名8-36個月大的嬰幼兒,在新冠肺炎COVID-19隔離期間,對語言學習和使用螢幕時間的影響,值得關注。

  • 關注疫後衍生的全球兒少心理健康危機

    臨床心理學家警告,近期有抑鬱和焦慮症狀者增加了一倍。加拿大研究顯示,由於 COVID-19 大流行,有相當比例的兒童和青少年正在經歷全球性的心理危機。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調查也發現,疫情期間因為運動量減少以及螢幕使用的時間增長,影響了兒童的心理健康,需持續關注。

  • 當疫情成為常態,如何與孩子談新冠病毒?

    全球疫情反反覆覆,大家都在學習如何在疫情無法完全停歇的情況下安頓好生活,維持一定程度的學習活動、維護生計和休閒品質。除了過去將近兩年的衛教資訊,讓我們看看其他國家建議如何和孩子討論這個話題。

  • 親師合作,重建疫情下的學習與生活

    9月在萬般期待下,孩子們終於重返校園。開學後,初入學的新生或是升上二年級的孩子,跟以前開學時有哪些差別呢?

  • 疫情燒不完,如何協助孩子提升心理免疫力?

     採訪整理/秦嘉彌2020年2月25日,台灣出現最小的11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當班上有孩子被隔離,或是有同學的家人是來自中國大陸時,孩子的心理是否能健康看待這些危機?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李思賢日曾發表一份從2/15-2/17透過line與FB所做的3,610人參與的線上調查

  • 虛擬課程如何幫助孩子們做好學習準備?

    雖然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許多孩子上學,造成學習落差,但即使是在疫情期間,美國俄亥俄州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小孩還是能有進步地學習,這是怎麼辦到的?

  • 【動。學習 體能遊戲系列】國際大師帶孩子展開4個居家體能遊戲

    疫情讓孩子的身體減少很多活動機會,但為了有更好的身體抵抗力,在家仍要有身體體能的訓練,第八屆信誼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在2019年曾以「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為題邀請義大利與美國兩位專家Dr. Caterina Pesce、Dr. Spyridoula Vazou分享示範教學,以下提供數個Dr. Vazou的活動示範,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在家練習,讓運動不只是運動,還能動學習,在體能遊戲中讓孩子的全人發展持續進步。

  • 面對H1N1,如何預防與自保?--幼兒與孕媽咪,請做好健康管理、提升免疫力

    WHO在6月份公佈H1N1疫情已正式進入全球大流行階段。美國在4月至8月期間,死於新型流感的孩子就有36位,年紀最小的為2個月大;在台灣,截至9月24日疾管局的統計數據,新流感重症中學齡前的孩子佔了17%,包含兩名嬰兒;孕婦死亡案例也有兩位,另有一名孕婦正在加護病房治療中。但台灣的H1N1新型流感疫苗預計最快在10月底開打,面對這將近一個月的「空窗期」,免疫力最差的孩子和孕媽咪究竟該如何自保呢?以下,我們將邀請小兒科、婦產科醫師,以及感染專科的專家,針對分齡幼兒與孕媽咪兩大族群,從預防到居家照護類流感或H1N1病人的要點,提供說明與實用的建議。

  • 保護寶寶 防範禽流感

    禽流感新聞鋪天蓋地而來,隨著全球疫情擴大,台灣民眾也超級恐慌。尤其是家有幼兒的家長,對於這種以接觸為感染途徑的傳染病,更是擔憂原本就很容易感染疾病的小寶寶,是否能夠抵擋這一波嚴格的考驗?

  • 居家防疫,孩子不出門就安全?爸媽6大擔憂一次解惑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爸爸媽媽經歷了許多擔憂和慌亂,急忙把孩子安置家裡後,又不免擔心孩子這樣就安全了嗎?怎樣孩子才不會染疫?信誼在關鍵時間為父母專訪了周怡宏小兒科醫師,從最重要的身體健康守護,提出6個當下父母的擔憂與建議,當我們有了守護孩子的知識,就能更穩定的保護孩子,安度這幾周的居家防疫期。

  • 借鏡:如何減輕疫情對上學的衝擊

    疫情升級,居家上課成為必需的選項。孩子、家長和老師都在學習適應這樣的日常。美國歷經一年多的COVID-19疫情,上學情形有很大的改變。信誼邀請在德州任教的林欣慧老師分享美國學生和家長面臨了哪些挑戰,克服了哪些困難?

  • 防疫期爸媽怎麼穩定全家?臨床心理師林希陶 : 用「結構化」生活取代慌張焦慮

    台灣這波疫情來得又急又快,許多家庭完全在措手不及下整個改變了家庭的生活狀態,除了需要現場作業的工作,許多爸爸媽媽帶著筆電,扛著資料展開了居家工作的生活,為了孩子的線上功課,衝到電子商場買筆電 ; 為了孩子的三餐溫飽,衝到超商賣場採購每日食糧。一手拿鍋鏟、一手打報告,一邊擔心功課、一邊擔心工作.......

  • 【居家工作】掌握5要訣,育兒、工作都順暢

    疫情持續延燒,19日起全台各級學校已停課,許多企業也相繼啟動居家工作模式。緊張、繁忙居家工作的父母們,既要保己衛家、還要趕自己和孩子的工作與學習進度,紛紛出現「不用上課的小孩比病毒更可怕」、互勉「為了兩周後要把小孩送回學校,我們都要認真防疫」的同溫層貼文。居家辦公,爸媽怎樣安排孩子的作息?掌握這五個要訣,育兒、工作,得心應手。

  • 如何陪伴孩子對抗新冠病毒肺炎?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嚴重。孩子對於這樣的傳染病究竟能理解多少?父母或老師該如何幫助孩子減低這一波新病毒對身心造成的壓力或傷害呢?

  • 愛孩子,從降低傳染做起

    洗手很重要,應該用熱水還是冷水洗手比較有效呢?酒精噴手或肥皂洗手,哪個比較有防護力? 後疫情時代,落實良好衛生習慣,才能預防季節性盛行的傳染病,甚至突如其來的新病毒。

  • 幼兒急性腹瀉類流感疫情增多,別因節水忘記洗手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衛福部疾管署指出,近期0-6歲幼兒急性腹瀉與類流感就診人次上升,呼吸道融合病毒檢出陽性件數也明顯上升。目前是腸胃炎與類流感好發季節,千萬別因節水忽略手部衛生。    國內較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致病原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輪狀病毒

  • 疫情期間,食品選購、保鮮有訣竅!

    整理/信誼編輯群疫情期間,食材選擇要更加用心,避免吃到不新鮮的食物影響身體狀態,然而該如何讓食物長保新鮮美味呢?下面我們就從食品選購、儲存方面,介紹重要事項給您參考。 食品選購 想有衛生又健康的飲食,食品原料的選購是第一大要務。怎樣才算是新鮮而安全的食品呢? *看一

  • 心理師:在未知的恐懼中,照顧自己與孩子的心

    我們都是孩子的社會參照,我們的情緒緊緊地揪著孩子。當我們因為擔心武漢肺炎疫情而亂了頭緒,他們也將學習到,未知是恐怖的。人生倘若因為害怕風險,而不去面對,那麼,我們也將無法養育出勇敢的孩子。

  • 保護孩子遠離禽流感威脅

    至一月底,亞洲已有南韓、日本、越南、泰國、柬埔寨、印尼、中國大陸、巴基斯坦、寮國和台灣等十個國家傳出禽流感疫情,其中除了柬埔寨是由H7及H9禽流感病毒、台灣是由H5N2禽流感病毒所引起,造成的雞隻死亡較少,未發生人類感染的病例,其餘國家都證實由高病原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各國都採取撲殺與禁止雞隻移動的措施預防疫情蔓延。

  • 禽流感拉警報親子防疫有撇步

    禽流感疫情持續發燒,除了H5及台灣首度出現的H5N8,連過去僅感染陸禽(雞)的H5N2也變種跨界傳染到水禽(鴨、鵝),且對禽類致死率更高。雖然目前僅確知H7N9和H5N1才會使人生病,爸媽仍需掌握防疫重點,以保護家中幼兒。

  • 爸媽警戒!預防腸病毒—應對篇

    腸病毒疫情持續發燒,根據六月二十四日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佈的最新統計,今年至今腸病毒重症總共達245例。為了增強爸媽的防疫常識,以下將針對腸病毒的應對方法作說明,希望大家都能及早預防,有效保護孩子遠離腸病毒的侵害!

  • 爸媽警戒!預防腸病毒--解疑篇

      今年腸病毒的疫情創下十年來的新高,根據六月二十四日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佈的最新統計,今年至今腸病毒重症總共達245例。北部是以症狀較輕微的克沙奇病毒為主,南部則接連出現引起重症的腸病毒71型,雖然目前看起來南北病毒型態不太相同,但接著而來的暑假,爸媽帶孩子到處旅遊的機會大增,將使得交互傳染的可能性大增。

  • 對抗登革熱~ 天狗發火,不得大意!

      去年高雄地區的登革熱疫情,從夏天一直延燒到年底。進入新的一年,好不容易才喘了口氣,台北市日前就傳出有三人前往泰國自助旅遊後,引起發燒、骨頭痛、全身不適、皮膚出疹等症狀,經過就醫檢驗後證實感染了登革熱。  不要以為你不是居住在南部,更不會出國,「登革熱」就與你無關。台灣地區不管南部或北部、鄉村或都市,都可能受到它的威脅。尤其是家中有庭院、屋內喜歡擺設盆景,家中有孕婦、幼兒者更應注意。  俗話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因此,先來瞭解登革熱的傳染媒介、症狀與治療方式;再確實做好防疫工作,落實「沒有孳生源,就沒有病媒蚊;沒有病媒蚊,就沒有登革熱」,如此才能保障全家人的健康喔!

  • 防禦 SARS 總動員!

      近日來,隨著和平醫院傳出集體感染SARS、封院的消息,繼而台灣地區出現SARS死亡病例、以及隔離人數持續增加…,SARS疫情似乎急轉直下,引發社會大眾的恐慌。預防、對抗SARS,已經是全民共識,身為父母的您,更需有正確的防疫觀念,並且確實執行,為家人和孩子打造一個免於感染的健康防護網。  台灣至今尚未有幼兒感染SARS的確定病例,雖有人推斷SARS可能在孩子身上較少出現併發症,然而目前仍只是推論,必須等待專家進一步驗證。因此父母可以放下莫須有的恐慌,但是不要掉以輕心,繼續謹守預防SARS的各項守則,SARS才不會找上孩子...

  • 抗疫季節~親子互動小撇步

      隨著SARS疫情的節節升高,全體國民的生活不免受到衝擊,尤其家有孩子的父母,為了安全考量,大多選擇待在家中,不敢輕易嘗試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但是,遊戲是孩子主要的學習方式,在只能待在家裡的日子裡,究竟要如何讓孩子的學習機會不中斷呢?其實,巧妙利用家裡的環境或現成素材,父母就能輕鬆為孩子打造家中的親子互動遊戲場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