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孩子的「氣質」

氣質是天生的,並無好壞的差別。相同的氣質表現,在不同的文化各有不同的評價和解讀;即使是同一個家庭,不同的照顧者也可能有不同的偏好與看法。提醒爸媽,別陷入「理想氣質」的迷思中,您對孩子的教養和引導,可協助孩子調適自己的氣質,對孩子的表現有很大的影響。

認識孩子的「氣質」

氣質是天生的,並無好壞的差別。相同的氣質表現,在不同的文化各有不同的評價和解讀;即使是同一個家庭,不同的照顧者也可能有不同的偏好與看法。提醒爸媽,別陷入「理想氣質」的迷思中,您對孩子的教養和引導,可協助孩子調適自己的氣質,對孩子的表現有很大的影響。

1認識氣質,認識自己的孩子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你的孩子是愛笑或容易受驚嚇?好動還是安靜?容易滿足還是難安撫?每個孩子都是以這樣獨一無二的方式走入你的生活。當爸媽認識孩子的先天氣質,便能以更好的方式幫助孩子,透過後天教養培養出孩子的好性格。

Podcast搶先聽》為何有的孩子超難帶?有的像天使?不同氣質的教養技巧

文/信誼編輯群

先天氣質到底是什麼?打個比方說,爸媽好比一位雕塑家,而孩子是一塊璞玉,藝術家要先了解這塊石頭的質地、硬度、色澤等條件,才能打造出最好的藝術品。

仔細觀察,你一定會發現每個孩子對不同的狀況都有不同的反應,而這種差異打從孩子一出生就明顯表現出來了。這些不同的反應引發了研究者的興趣,也因此開始了氣質研究。

找出氣質運作的生理機制
早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氣質研究就已慢慢揭開氣質的面紗,讓人們對氣質的了解愈來愈多。其中,最早以客觀、有系統的方式長期追蹤研究的是Alexander Thomas和Stella Chess兩位美國小兒科醫師,他們也是最早提出九種氣質面向的人。儘管後續的研究各自提出不同的氣質分類理論架構,但這九種方式仍最易被人們掌握,並實際應用的一種分類法,至今仍為精神醫學界、心理學界、兒童早療領域所廣泛使用。

近幾年的氣質研究,則多從孩子先天氣質與基因和大腦運作的關係著手,對氣質運作的生理機轉有更清楚的認識。這些研究不約而同地再次確認了幾件事:

第一、氣質有其生理性的基礎,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

第二、大腦神經迴路可透過後天的經驗重新塑造,這代表氣質只是個性的最初始元素,並非絕對,親子互動的方式和生活經驗都會改變幼兒的大腦迴路。

也因此,我們可以說,爸媽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和引導方式,可以協助孩子調適自己的氣質,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氣質的九種向度
以下我們介紹分辨孩子氣質的九種向度,讓爸媽對孩子的氣質有基本的認識:

● 活動量
指孩子在一天的時間中,活動量的多寡、節奏的快慢。活動量大的孩子喜歡跑跑跳跳、精力充沛;相對地,活動量小的孩子則喜歡靜態的活動或遊戲,需要較多的睡眠時間。

● 情緒本質
指孩子一整天當中,愉快和友善行為出現的比例。情緒本質較佳的人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臉上表情笑咪咪;情緒本質較差的孩子則動不動就發脾氣或難過,較難親近。

● 敏感度
指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敏感度高的孩子的感官和心理容易受環境影響而有反應。敏感度低的孩子神經則較大條,不容易覺察到環境上的改變,也不容易因為外在刺激而產生反應。

● 反應強度
指孩子對內在和外在刺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反應強度激烈的孩子不管開心或生氣都喜歡大聲嚷嚷,喜怒哀樂容易被人察覺。反應強度弱的孩子,傳達的情緒訊息則較弱,常會被人忽略。

● 規律性
指孩子生理機能的規律性,如:何時睡覺、何時醒來與何時吃飯等。規律性高的孩子生活作息很容易預測。規律性低的孩子則不易抓到準則。

● 堅持度
指孩子做或想做某件事時,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繼續努力下去的傾向。堅持度高的孩子一旦打定主意要做,便不會因為困難或責罵輕易放棄。堅持度低的孩子則容易因稍有阻礙就放棄。

● 趨近性
指孩子對從未接觸過的人、地、事物或食物表現出來的最初反應。好奇心的孩子樂於接受任何新的事物,反之,害羞內向的孩子對於新的經驗會有拒絕的傾向,容易感到膽怯,害怕不確定的情況。

● 適應性
指孩子不論在第一回接觸新事物的反應如何,接下來都要面對全面適應的過程。適應性強的孩子幾次之後就能進入狀況,感覺自在。適應性弱的孩子通常需要很長的適應期才能接受新事物。

● 注意力分散度
指孩子是否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擾,而改變他正在進行的活動。易被分散的孩子容易分心,集中度高的孩子容易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對於外界的刺激渾然不覺。

 
關於氣質的二三事
Q1:有所謂的理想氣質嗎?
A:
氣質是天生的,並無好壞可言。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脈絡裡,對於不同的氣質各有不同的評價和解讀,在同一個家庭中,不同的照顧者也會因為自己的期望、偏好或氣質,對孩子的氣質持不同的看法。

氣質研究提醒我們別陷入「理想氣質」的刻板印象危險當中,一來對於理想氣質的期待會讓我們看不到孩子真實的面貌;二來,其實每種氣質特性都是一體兩面的,有利有弊,端看孩子氣質與環境如何配合。例如:趨近性低的孩子對於陌生環境或陌生人的接受度低,可能會被認為退縮、不大方,甚至被錯認為沒禮貌;但是從另一角度看,這樣的孩子警覺性高,不容易受騙或發生危險。
 
Q2:什麼是親子氣質的速配度?如果和孩子氣質不合該怎麼辦?
A:
親子間的氣質彼此容易搭配協調,就是速配度高,反之則速配度低。例如:堅持度高的媽媽若孩子個性隨和,兩者或能相安無事,不會造成日常生活上的困難;反之,若親子兩人堅持度都很高,就容易各持己見而產生衝突。

儘管親子間氣質的速配度各不同,但無論爸媽自己是什麼個性,也不管親子間氣質合不合,爸媽擁有正確的教養觀念都比速不速配更為重要,才能真正從孩子的需要出發為孩子著想。
 
Q3:人的氣質會改變嗎?
A:
研究先天氣質的美國心理學家傑若米‧凱根說,「假如個性是一張灰色毯子,黑白兩色的細線交錯編織而成,那麼縱線是先天氣質,橫線是後天的成長經驗。」言下之意,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後天經驗和先天氣質同等重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任鄒國蘇也表示,一般來說,孩子愈小時展現出來的行為模式愈可能屬於先天氣質,孩子長大後,其行為模式便會與後天習來的經驗有很大的關係,很難說是單純由先天氣質所影響。

也因此,孩子愈小時,爸媽愈該順著孩子的氣質來帶養孩子,回應孩子生理、心理特質上的需要,做出適時的引導。儘管先天氣質難以產生180度的改變,卻能透過經驗逐步修正而變化。
 

 

2如何看待孩子的氣質?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氣質一說,雖然對孩子的行為模式能有相當程度的解釋,但爸媽在看孩子的氣質時,也必須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則,如此氣質的說法才能真正對孩子有所幫助。

Podcast搶先聽》為何有的孩子超難帶?有的像天使?不同氣質的教養技巧

氣質一說,雖然對孩子的行為模式能有相當程度的解釋,但爸媽在看孩子的氣質時,也必須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則,如此氣質的說法才能真正對孩子有所幫助。

不可單以某些特質來評估孩子
氣質的評估需要整體的判斷,不可光憑幾個明顯的特質就斷言孩子是屬於何種氣質。爸媽要試著以客觀的態度,回想孩子從小到大的反應傾向,長時間觀察孩子的行為模式,才能夠真正瞭解孩子的氣質。

接受並尊重孩子的氣質
儘管孩子的氣質會影響爸媽教養的方式及難易度,但不管這個挑戰有多麼艱難,爸媽都必須接受。孩子各有各的長處,乖巧的孩子貼心懂事,調皮的孩子聰明靈活,只要爸媽懂得欣賞,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小天使

冷靜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
瞭解孩子的氣質,爸媽才能預期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會有什麼反應,也因此能夠對孩子的行為多一些諒解,並且改變自己不合理的期待。一個老是闖禍的孩子,或許是天生具備好動又好奇的特質,如果爸媽一直用打罵來回應,未必能夠減少孩子闖禍的頻率,只會讓孩子倍感挫折,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壞孩子。

避免給孩子貼標籤
對於孩子的天生特質,爸媽要避免以負面的字眼來形容,例如:罵常惹事的孩子是「天生頑劣」、「無可救藥」等。也許孩子不是故意要闖禍的,老是造成這樣的結果,他也很懊惱呢!孩子的心很敏感,爸媽要小心別傷了他的自尊心。

其實,只要後天的教養得宜,常惹麻煩的孩子長大以後,成就未必輸給從小乖巧的孩子。每個人的氣質各有不同,如果爸媽能夠適切地輔助,孩子將來都能朝好的方向發展。

幫助孩子正向發揮個人特質
氣質本身並沒有好與壞之分,只因為它影響到爸媽教養的難易程度,於是給人正面或負面的印象。

或許有些特質表現出來的行為較令爸媽困擾,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也可以是優點呢!例如:情緒反應強烈的孩子,雖然有時脾氣大得不得了,有時又會人來瘋,但這樣的孩子善於紓解情緒,比起老是把事悶在心裡的孩子,反而較容易受爸媽注意,較能適時給予協助。

分辨天生氣質的反應與後天學習的行為
如果單以天生氣質來解釋孩子的個性與反應,而將孩子的所有不當行為合理化,那是不切實際的。例如孩子常常打破東西,究竟是天性好動使然,還是故意要引人注意,爸媽必須試著分辨孩子行為的原因,才能做最好的處置。

最後要強調的是,無論孩子屬於哪一種氣質,都是爸媽必須接受的事實。不管孩子是個天生的乖寶寶,或是常讓爸媽頭疼的麻煩製造者,爸媽都要以正面的態度看待這些特質,並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氣質一說雖能解釋孩子的行為傾向,但後天環境的影響絕對是更深遠的。只要善用對孩子氣質的瞭解,相信每位爸媽都能輕鬆掌握孩子的發展,給孩子更適切的協助與引導。
 

3氣質不同,教養互動有差異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小孩有個性,而且每個小孩都不同,有的頑固、有的挫折忍受力強。有些父母發現老大神經大條、老二則常常擔心「天會掉下來」,而這些個性特質從小就顯現出來,長大後似乎不會有太多改變。


Podcast搶先聽》為何有的孩子超難帶?有的像天使?不同氣質的教養技巧

文/柯華葳(1952-2020)曾擔任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及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小孩有個性,而且每個小孩都不同,有的頑固、有的挫折忍受力強。有些父母發現老大神經大條、老二則常常擔心「天會掉下來」,而這些個性特質從小就顯現出來,長大後似乎不會有太多改變。

父母當然也各自有個性。因此,想像一下,一個神經大條的母親,碰到一個天天擔心有事會發生的小孩,會怎麼樣呢?由於親子的個性不一而造成謀合與適應不易,常使父母懷疑自己養育孩子的能力。

關於「個性」,心理學有個描述心理特質的名稱「氣質」,它指的是一個人生下來對內/外刺激反應的程度。我們常以「性情中人」、「性情急躁或溫柔」來形容一個人的反應。其實,氣質就是類似「性情」,它的發展相當穩定,雖然會隨著年齡及社會化而有些改變,但溫和的小孩到老還是比較溫和

從生活事件學習觀察氣質
研究者將氣質分成九個向度,以下用生活事例作說明。
 
類別 定義 表現事例
規律性 生活作息規律的程度 起床時間、吃什麼、上廁所的規律。
害羞程度 第一次面對陌生的人、事、物的態度 害羞的孩子在陌生場合或是遇見陌生人會常常躲在媽媽後面。
適應性 接受融入陌生人、事、物的程度 適應性較弱的孩子,只要換保母、換食物、或生活作息一改變,就適應不良。
情緒本質 快樂、友善等正向情感,與不快樂、不友善等負向情感的比例 有些孩子經常笑嘻嘻,有些沒什麼情緒反應,而有的是常常有不滿意的表情。
堅持度 對事物投入的程度 玩一下就不想玩、書翻一下就放下。
敏感度 對刺激察覺度的強弱 換了不同口味的食物馬上知道、對環境中的氣味很敏銳、很快感覺到媽媽的表情或心情的改變。
反應強度 對刺激回應的強弱 對不喜歡的東西,如不喜歡的食物、衣物或味道會強烈拒絕。
活動量 指活動量的高低 高活動量的孩子隨時動來動去;穿衣服或吃飯時(不是不喜歡吃),無法安靜一刻;洗澡時,總把水噴濕全浴室。
註:其中一項「專注」未放在表上,是基於幼兒專注力短,且堅持度可包涵專注力,因此爸媽觀察「堅持度」即可。

互相觀察,彼此容忍與接納
以上觀察表中的描述,爸媽不但可以用來觀察兒女,也可以看看自己和另一半各屬於那種氣質。例如,爸爸洗過澡,浴室一定全濕(高活動量);媽媽則是一聞到不尋常味道就頭暈(高敏感度);兒子是什麼都可以吃,聞不出食物味道對不對(低敏感度);妹妹一看到浴室濕答答的,就不願意踏入一步(反應強度高)。全家透過觀察與討論,可以一起學習了解自己和他人,認識與接納彼此的不同。

基本上,這些特質沒有好與壞,只有當特質走向極端時,才會對生活或是人際往來造成不便,例如:對陌生人太缺乏戒心會有安全的顧慮,而太拒人千里之外則會影響人際關係。再以「規律」為例,生活很規律看似優點,但規律到沒有彈性,就不容易應變了。

依照孩子的特性提供學習刺激
如果孩子小於3歲,爸媽要依孩子的特性來設計生活環境、提供適當的學習刺激,例如:規律性低的孩子,家裡的作息需要更規律;敏感的、適應性低的孩子,要帶他多看新事物,依著孩子的反應一步步接觸,但不必急著要他親自嘗試操作;反應強的孩子,必須以漸進式的原則引導,不要給予太強烈的聲音、飲食和語言等刺激。

當孩子日漸長大上學後,雖然他的特質不會完全改變,但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孩子會學到如何調整自己,與團體友伴一起生活。

運用生活小遊戲,增進家人間的瞭解
生活中藉著一些小活動,可以增進家人相互瞭解,讓彼此相處起來更輕鬆愉悅。

爸媽可以先請家人依據每個人的特徵找出「誰是家中○○○」,也許每個人擁有不只一種特徵,例如:最準時起床與睡覺的人(規律性)、能接受任何新食物的人(適應性)、最誇張的人(反應強度)、最堅持到底不放棄的人(堅持度)、最害羞的人(害羞程度)、感官最靈敏的人(敏感度)、活動量大的人(活動量)、隨時隨地都很快樂的人(情緒本質)。

當大家都指認完後,說一說理由,分享一下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事。年紀小的孩子可用扮演的方式,或是由爸媽幫忙引導說出來。說完之後可以嘗試配對,看看誰和誰是最佳拍檔。

4不同氣質的教養技巧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王珮玲教授表示,觀察孩子的氣質愈早愈好,因材施教也愈早愈好,如能正確地引導孩子,孩子未來在人際關係與學習上出現困難的機會也會減少。


Podcast搶先聽》為何有的孩子超難帶?有的像天使?不同氣質的教養技巧

文/信誼編輯群

沒有一個孩子完全一樣,教養時也沒有一套標準,所以更需要瞭解孩子。而天生氣質理論為爸媽開了一扇窗,給爸媽多一個看待孩子的角度。以下提供不同氣質孩子合適的教養技巧給你參考。

活動量:指孩子在一天的時間中,活動量的多寡、節奏的快慢
高活動量 ● 無論家裡或學校,都要有適當的場所讓這類孩子盡情活動,好好消耗旺盛的體力。
● 讓坐不住的孩子在家裡或學校擔任小幫手,協助處理一些簡單的事情。
● 盡量避免讓這類孩子喝可樂或糖果等含糖量和咖啡因高的食物,以免孩子更加亢奮。
低活動量 ● 除了注意孩子動作方面的發展外,也要多帶他去做體能活動,增進他的體能,並促進親子間的情感。








趨近性:指孩子對從未接觸過的人、地、事物或食物表現出來的最初反應
高趨近性 ● 教導孩子分辨危險的情境,不單獨和陌生人接觸,不能隨便告訴陌生人自己家的住處,或跟著別人走。
● 平常多帶這種好奇心強的孩子指認家裡或戶外有哪些危險的地方,如:廚房的瓦斯爐、插座等,讓他瞭解危險的理由與後果。
低趨近性 ● 瞭解害羞是孩子的天性,要給孩子足夠時間熟悉別人,也不要錯怪孩子沒禮貌。
● 多給孩子各種不同的機會,接觸不同的人、事、物。









反應強度:指孩子對內在和外在刺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
反應強度高 ● 孩子生氣時不要受他的影響,也不要因為孩子情緒反應強就妥協,要明白他不過是反應比較嚇人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 要防止這樣的孩子傷害自己的身體,並訓練他多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適時地用擁抱和肢體接觸安撫他的情緒。
● 安排一個角落,讓孩子在心情不好時,可以丟籃球、沙包或紙球,好好地宣洩自己的情緒。
反應強度低 ● 這樣的孩子內心世界比較不容易被爸媽直接觀察出來,爸媽要多留意他的細微反應,主動關心他,與他對話。或是讓他透過畫畫表達他的內心世界,畫完後,爸媽可以和他談談他的畫,讓他說說他的想法。











敏感度:指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
敏感度高 ● 敏感大多是生理上的反應,怕吵、怕黑、怕痛都是,爸媽可以讓他試著說說看他的感受。
● 有時孩子會因為不瞭解狀況而害怕,爸媽要慢慢對他說明,一點一點地為他減敏,去除他因為不完全的認知而引起的恐懼感。
敏感度低 ● 多提醒孩子注意周遭環境的變化,協助他觀察與感受。爸媽可以拿各種水果讓閉起眼睛的孩子嗅聞,猜猜是哪種水果。也可以一起找找房間裡有哪些圓形的東西或方形的東西。









規律性:指孩子生理機能的規律性
高規律性 這樣的孩子對於改變作息需要更多的心理準備,若有時間上的變動,要提早告
  知他
低規律性 ● 爸媽應明確設定該睡覺與吃飯的時間,要孩子盡可能配合其他家人的作息。爸媽可以帶著他做一個生活作息時間表,或給他一個小時鐘,讓他對什麼時候該做甚麼事更有概念。









適應性:指孩子不論在第一回接觸新事物的反應如何,接下來都要面對全面適應的過程
高適應性 ● 這類孩子容易把所有好的或壞的事物都照單全收,爸媽應做好把關,協助孩子建立分辨力。
低適應性 ● 孩子一時無法接受新事物,應給他多一點時間,若孩子很久都沒辦法接受,仍要耐著性子多給他機會,幫他介紹與說明。
● 用邀請的方式讓孩子試試看,不要過度催促,避免給孩子負擔感。
● 讓孩子在一旁先用看的,看其他孩子怎麼做。等他準備好開始,往往一下子什麼都行了。









堅持度:指孩子做或想做某件事時,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繼續努力下去的傾向
堅持度高 ● 這樣的孩子固執、要求完美,有時會因為堅持把手邊的事情做完而影響到正常作息,因此要事先和他講好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 孩子堅持某些事情時,爸媽應判斷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就要溫和地拒絕到底,讓他知道你的規矩,守住最後的原則。讓他明白不是堅持就可以贏,事情是有對錯的。
堅持度低 ● 建議把一件事分成幾個段落,讓他分段完成。
● 多給予孩子解決困難的成功經驗,當孩子遇到困難想放棄時,可分享解決困難的經驗,協助他做到底。例如:讓孩子挑戰比他原先程度再難一點的拼圖,過程中爸媽可以給他一些線索和傳授他一些方法,讓他更願意堅持下去。











情緒本質:指孩子一整天當中,愉快和友善行為出現的比例
情緒本質佳 ● 這樣的孩子臉上常掛著笑容,別人不容易發現他的情緒,也有可能壓抑他的痛苦,爸媽要主動和他聊天,瞭解他的狀況。
情緒本質不佳 ●只要孩子露出一點點愉悅的笑容,就要給予鼓勵,讚美他笑起來很可愛。你可以帶著他一起對著鏡子扮鬼臉,做些誇張愉悅的表情,還可以把這個活動延伸到四肢和全身。








注意力分散度:指孩子是否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擾,而改變他正在進行的活動
注意力分散度高 ● 盡可能安排簡單的環境,太多的刺激無法讓孩子好好地發展注意力。
● 透過一對一的靜態活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可利用坊間的圖畫書,讓孩子觀察圖像的異同和找出各種隱藏的事物。
注意力分散度低 ● 專注的孩子往往容易因為太過投入而忽略周遭的重要訊息,有時須多提醒他留意周遭環境。








提醒爸媽,生活裡俯拾皆是可以使用的素材與引導孩子的契機,只要爸媽多花點心思,就可以讓孩子的天生氣質中該發揮的部分得到發揮、該疏導的部分被疏導、該調整的部分被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