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媽的蘿蔔糕 —給孩子一個傳家的故事


圖片提供:GREEN & SAFE

文/張杏如(信誼基金會董事長)

有一年,在學期結束前,我特別到新竹的幼兒園去看看孩子,有一班的孩子正圍著老師坐在地板上,等著家長們來接。 

我探頭和老師、孩子們打招呼,問他們:你們在做什麼啊?孩子們七嘴八舌的回答說是在講故事。我問:是老師講,還是你們講?有孩子說是他們講。我說:那可不可以說個故事給我聽啊?有一個小女孩舉起手來,搶先說了一個「和爸爸媽媽到埔里做了一張手操紙」的故事。

接下來像連珠炮似的,有採草莓的故事、有到小人國的故事、有到動物園的故事,還有阿公阿媽家的故事、坐火車的故事、看海看山的故事。此起彼落,我只好答應他們,下次再來繼續聽他們說故事。

我很驚訝的發現,他們說的都是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書上的故事。故事裡不只有他自己,還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兄弟姊妹。故事裡不只有事,最重要的還有人,有他自己和他最親愛的家人。 

這也讓我想起,有一次給媽媽們上「給孩子說故事」的課,當我問媽媽們會不會說故事時,大家齊聲地說「不會」。於是,我請坐在隔壁的兩個人一組,用告訴對方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互相自我介紹。五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過去了,課堂上仍然一片嗡嗡聲,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散發著動人的光彩。是啊,我們走過人生,有笑有淚的人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我們卻說我們不會給孩子說故事? 

我聽過爸爸說,我的祖父如何做大米的生意起家,蓋了家裡鄉下的四合院;我聽媽媽說,我的外曾祖父如何在日據時代開漢學堂,教漢文;她和爸爸怎麼相識、怎麼結婚;我也聽婆婆說,我公公如何從小失學,九歲就負擔家計,白手成家。講給孩子們聽,我還要加上我的故事、我先生的故事、我們的故事,和許許多多孩子們小時候的故事。我的腦海裡啊,有說不完的家族故事。 

你知道嗎?有些社會學家甚至主張,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傳家故事。他們說,一個屬於自己家的故事,可以在茫茫人海中給孩子歸屬感,激勵他向上,給他面對人生挑戰的勇氣和信心。 

快過年了,家有一種忙碌、熱鬧但又有一點緊張的氣氛,廚房裡散發著有一股暖洋洋的甜味。舊曆年時婆婆親自做的蘿蔔糕,一直是我的最愛;味道非常的單純爽口,只是米漿和冬天上好的蘿蔔,在蒸籠裡蒸出一塊塊圓圓的玉白色的年糕,灑上一些細細的紅蘿蔔絲,看起來非常乾淨、美麗,吃到嘴裡更滿溢著蘿蔔香和米香。

比起外面的蘿蔔糕,婆婆用的蘿蔔都是當令精挑細選的蘿蔔,肥美多汁,而且用的蘿蔔也比較多,所以特別香甜,但也因為蘿蔔會出水,很難控制水分,常常不知道打開蒸籠,年糕會不會太硬或者太糊。因此在過年前的喜氣中,我們一方面盼著好吃的年糕,一方面也怕萬一軟硬不適中,忙碌了幾天的婆婆會失望。

每次打開蒸籠,都像開獎一樣,既興奮又緊張。年復一年,婆婆蒸出一塊塊蘿蔔糕送給每一家的孩子,也分送給親友們。每逢舊曆年,學著做出一塊家傳的蘿蔔糕,我們最想的就是和那份幸福的滋味在年節中再相遇。「阿媽的蘿蔔糕」不只是我們和孩子們對過年最溫暖的記憶,也是我們新添的傳家故事。 

年節到了,正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你想給孩子說一個你的故事嗎?你想聽長輩們講一段他們的故事,也為孩子留下一個傳家故事嗎?或者你想和孩子、家人們在今年的春節一起創作一個屬於你們家的年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