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認識小太陽的林良,請一定要認識幼兒文學裡的他

【紀念影片—再次聽林良爺爺說說話】

文/彭琬玲  (轉載自學前教育月刊 1993年3月號)

將近半世紀來,林良為孩子創作、翻譯、編書……,給孩子帶來許多歡樂,也為台灣的幼兒文學作了許多貢獻。

1993年「第六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除了發掘新秀,也頒給這位幼兒文學界的前輩作家「特別貢獻獎」。
這年十月,作家林良就滿七十歲。在他清癯的臉龐,有著歲月刻下的明顯痕跡;然而在他那牽動了縐紋的笑容裏,除了親切平和,還煥發著一種近乎純真的光采。尤其是當他談到小孩的幽默感時,邊舉例邊開心得笑起來的模樣,更讓人感受到他那份貼近童心的赤子情懷。

一般人所熟知的,是他以「子敏」為筆名而寫給成人看的散文作品,《小太陽》、《和諧人生》是最受歡迎的兩本著作,近二十年來不斷再版重印;書裏以溫馨、平實的風格,記述他在歲月歷練中對現實人生的思索和描繪。

然而,在以本名「林良」發表的作品中,他另外描寫了一個「更廣大的文學世界」,如他所說的:「那是呈現在純真的孩子眼中、心中的『充滿新鮮感』的無限宇宙。」而就是在這片兒童文學的天地裏,才讓人把印象中他純真的那面和他的作品完整地拼合了起來。

 

⊙偏愛為幼兒寫作
在他一百六十本創作和翻譯的兒童文學作品裏,有相當多的部份是為幼兒和低年級的學童寫的。他偏愛幼兒文學,因為它所觸及的,都不是那麼嚴肅的事實;「更有趣味,是那麼天真、自由自在。」

不過,他和幼兒文學之所以結緣,照他在書中說的,是「命運的無害的安排。」二十五歲那年,他進入國語日報工作,第一個職位便是兒童副刊主編。副刊上特別為幼兒預備的一個「看圖說話」的專欄,就是他最早為幼兒寫作的園地。

而最原始的幼兒文學「兒歌」,則引發了他為幼兒寫作的最初興趣。他家鄉福建的兒歌和台灣的很相似,有些兒歌更帶有詼諧的童趣;「兒歌純化我的心,使我想起了父母對我的愛……。」他在《小動物兒歌集》的序裏這麼說。


⊙維持持續的創作熱誠
終其一生,林良為幼兒寫作、翻譯的熱誠始終不斷。從每天一篇的「看圖說話」(目前改為每星期三、四篇),到教育廳的《中華兒童叢書》、國語日報的《世界兒童文學名著》、以及信誼的《十本好書》……等,處處都看得到他耕耘幼兒文學的成果。

是什麼讓他幾十年來為小孩寫作,樂此不疲呢?
林良說,當他童年看書時,就曾想過:「我能不能也寫書給別人看?」在給幼兒寫書時,他同樣發現了「創作」的樂趣,「譬如寫兒歌,設計一個聲音的表達方式,雖然是為孩子寫的,自己也在享受一種愉快的實驗。」而且幼兒也有幽默感,好好體會其中的趣味,寫小孩的東西也很有意思。


⊙小朋友給他信心和熱情
他為孩子寫作,更有一群小小的「朋友」一直給他信心和熱情。他們說故事給他聽,使得他能熟悉小孩的語言和表達的方式,增加他寫作、用字的信心;他們還請他吃東西,常在他沒上班前,放早點在他的抽屜裏,讓他感覺很溫馨。這些他剛進國語日報時的同事的小孩,現在有的都當祖父母了。可是到今天,當他提筆為小孩寫作時,他覺得,他們還像是小時候的模樣,圍繞在他身邊,讓他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在寫作時倍覺愉快。

這些溫馨、愉快的感受,使他不會覺得,為小孩寫作,是一種時間的損失,會有沒去寫偉大作品的遺憾。事實上,他常強調,幼兒文學並不因為它的對象年齡較輕,就等於「膚淺的作品」,也不是隨便寫兩句就成的。他認為,它是一門「淺語的藝術」,有它獨特的性質和要求。


⊙充分掌握幼兒文學的特性
林良的作品,在專業的同行看來,最大的特長,正是充分掌握了幼兒文學的特性。他知道什麼樣的語言是幼兒能接受的,「他的作品,大人一唸,小孩就聽得懂,不必多作講解。」資深兒童文學作家潘人木說。
   
幼兒文學工作者高明美覺得,林良的作品最讓人「嘆服」的,就是他「很能直接、自然地跟小孩溝通」。他的文字常表達出具體的圖像觀念,「很適合幼兒閱讀。」資深兒童插畫家曹俊彥表示。

他也瞭解幼兒的生活和心理,作品能和幼兒的生活結合,對幼兒的生活趣味捕捉得很好,「讓幼兒讀起來有親切感,為幼兒創造了很多快樂。」資深兒童插畫家鄭明進說。

而從文學的角度來衡量,林良的幼兒文學作品也具有相當水準。潘人木覺得,他的文字很美。有人認為,對於故事的情節安排,是他最大的弱點;不過,高明美表示,他的作品雖沒有高潮起伏的情節,給人很淡而平實的感覺,其實字裏行間蘊含了很濃的「情」、「意」,只是表達得不著痕跡,自然而純真。

 
►1993年林良獲信誼幼兒文學獎頒發別貢獻獎主辦單位信誼並特別舉辦其慶生會。

⊙對後來者富有啟發和影響
除了為孩子寫作,林良也把他多年創作和閱讀經驗所引發的一些思索,寫成《淺語的藝術》一書。這本論述對「兒童文學」的觀念作了清楚而具體的表達,「對後來的兒童文學創作者有很大的啟發和影響。」中國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林煥彰表示。高明美回憶說,在多年前,兒童文學理論方面的書很少,《淺語的藝術》對她來說,就像一本小聖經;到今天,它還很有參考的價值。

事實上,台灣的兒童文學,包括幼兒文學,從光復初期起步到今天能日漸茁壯,四十五年來在這個園地持續辛勤耕耘的林良有很多貢獻;不只在創作、翻譯和論述方面,他也在編輯、教學、出版等工作上,為「兒童文學」盡心盡力。

「第六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因此頒給他「特別貢獻獎」,向他致敬。對於這個鼓勵,林良說,他要滿心高興的接受,因為他的爸爸教他對朋友的美意要這麼做。
未來除了整理和兒童文學有關的講演稿外,他將繼續為幼兒寫作,「最想寫的,是讓孩子認識生活環境方面的題材。」他表示。


⊙選擇單純的快樂
回顧近半世紀來和「幼兒文學」所結的緣,在被問到:「是不是接觸了幼兒文學後,就立志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時,林良說,在成人文學的創作領域裏,或許要有「震撼文壇」的偉大企圖心;但從事兒童文學的人,心所繫念的,只是要為兒童寫東西。他常勉勵後輩「要在兒童文學的世界裏『出家』,把文壇的榮華富貴看得淡一點。」

為孩子寫作,對他來說,是一種單純的樂趣。快樂有很多種,他寧可選擇這樣的快樂。


⊙保有一顆童心
在幼兒文學單純而廣闊的天地裏,林良不只為他和孩子們創造了快樂,也為他自己找到了童心永駐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