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參選作品,圖畫書文字創作獎271件 ; 圖畫書創作獎136件。初選入圍,圖畫書文字創作獎16件:圖畫書創作獎20件。決審委員經過仔細閱讀,紀錄每件作品的優缺點,並逐件討論交換意見後,選出圖畫書文字創作獎佳作一名,首獎從缺 ; 圖畫書創作獎則選出評審委員特別推薦獎一名,佳作兩名,首獎從缺。
今年入圍的圖畫書文字創作獎作品中,有三件是童詩集,雖各有亮點,但並非每首詩都精彩,經討論後,皆被淘汰。其餘以故事型態呈現的文字作品,評審們的推薦標準主要以趣味性、創意度為考量,同時也注重故事傳遞的訊息、敘事的邏輯與結構的完整度。當然,文字是否精煉,具有畫面感與想像的空間,也在評審們的條件之中。
最後,《我是說真的》用孩童第一人稱的口吻,以誇大「謊言」來陳述事件,暗藏對父母陪伴的渴望,頗具戲劇張力,唯一獲評審們一致青睞,但因結局沒有驚喜感稍缺創意,最後決議為佳作。
第二階段,進入圖畫書創作獎的討論。今年入圍的作品,整體而言大都能掌握圖畫書圖文共奏的特質,且圖像技法多元,故事主題也十分多樣,亦有完全以圖像說故事的無字繪本。評審們除了故事的適讀性與意涵表達外,對於每件作品的圖像風格、角色形塑、色彩運用、版面構圖都充分討論。圖畫書以連續的畫面敘事,是否出現的物件前後矛盾,也是檢核評比的標準。
其中《奶奶山》版型設計與幼兒觀看的視角十分特出,故事溫馨 ; 《媽媽愛上了手機》繪圖風格強烈,故事創意性高,獲得評審推薦為佳作。
《企鵝演奏會》則因版面構圖與圖文配置設計吸睛,故事鋪陳頗具巧思且趣味十足,獲得評審們一致讚賞,但在文字上仍有修改空間,最後獲得評審委員特別推薦獎。
《企鵝演奏會》是敘述一位保育員和一群企鵝之間,逐漸建立關係的歷程。保育員初到南極,因為不了解企鵝的習性而無法融入他們,他孤單的吹奏口風琴,竟引發企鵝的好奇關注,進而展開良性的互動。故事說得很完整,情節鋪陳流暢、亦合乎情理。
保育員和企鵝之間的關係轉化,一如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開啟,因為初時的陌生感、不熟悉彼此,態度自然有所保留,都需要經歷相互觀察和調適的過程。一開始,保育員積極的想融入企鵝群體,他模仿企鵝走路的動作,卻弄巧成拙,嚇跑了企鵝們。保育員再想辦法.嘗試拿磷蝦和小魚接近企鵝,也未能奏效,企鵝只喜歡吃海裡新鮮的魚蝦生物。
保育員無計可施,獨自坐在營地旁吹起口風琴,卻因而引起企鵝們的好奇心,主動接近並觀望。口風琴的聲音帶動企鵝開心的和聲,也拉近彼此心的距離。企鵝逐漸卸下心房,願意配合保育員作檢查,順利地完成每天的行為紀錄。
一天,企鵝偷偷地拿走口風琴,好想把玩它,他們先拍打口風琴,再餵食它,還帶著口風琴跳入海裡優游,努力的對口風琴示好,都沒能讓它再開口發聲,最後一片片的琴鍵就這麼飄在海面上。
企鵝的行徑像極了孩子的習性,因為好奇而愛玩,做錯事了又擔心後果。企鵝弄壞了保育員的愛物會不被喜歡嗎﹖而保育員少了口風琴,企鵝還願意與他互動嗎?他們都因為在乎彼此的感受,而學著換位思考,關心對方的想法和心意。
終於到了分離的時刻,保育員從直升機上往下看,發現企鵝排成一列好長好長的琴鍵,還拍打著肚子,像是在演奏口風琴似的……這個意象很有意思,似乎預告著這段萌生的美好關係還有延續發展的可能。
故事的畫面構圖十分傑出,巧妙運用黑、白、藍、紅四種簡單的色彩,營造出南極特有的寧靜氛圍,以及純淨的空間與視野。保育員和企鵝的形貌、姿態、動作、表情,都很吸引人。作者選擇以口風琴作為媒介,一黑一白的琴鍵與企鵝身上的顏色相互呼應,也讓人會心一笑!整體而言,圖文契合,演繹恰如其分,結局有驚喜感,真是一部好看、好讀的作品。
這是一本無字書,書名《媽媽愛上了手機》直白的說明了本書的主題,不過故事的主人翁不是人類,而是黑熊媽媽。 一個人類家庭到山區的溪流玩水,可能是香噴噴的食物味道吸引黑熊一家的光臨,翻箱倒櫃的結果,有支手機被黑熊媽媽摸走了。
「手機」為什麼吸引黑熊媽媽的注意,又有什麼好玩的內容,足以讓黑熊媽媽愛不釋手、半夜不睡覺,小熊請牠念故事書也不理,連小熊在周圍翻跟斗嬉戲、捉弄牠,甚至打算拿沖天炮惡作劇一番,都無法讓黑熊媽媽的視線遠離手機……畫者並沒有交代,就直接連結發生的後續情節。如果這一段「前因」的發生,有幅特寫畫面交代手機的內容,或許更能引發某些同溫層的讀者會心一笑吧!
本書的繪圖能力若以手繪技法而言,不論構圖、配色或寫實能力,都還有努力的空間,不過若是以電繪的技法應用,則是相當不錯的作品,也是本屆數一數二的佳作。尤其色彩的搭配,滿有電繪特有的味道,不是手繪顏料可以處理,這也是繪者值得鼓勵的部分。
或許作者對於澳洲森林大火有相當的感觸,以致在故事的結構部分,加入了森林火災的時事情節,而造成了本書局部比較突兀的色彩搭配,有點可惜;其實抽離這段森林火災的情節,也無礙故事的流暢性。或者改以小熊騎著荷式腳踏車下山的順勢而漫不經心,以致一不小心就讓車輪壓到石頭,造成連熊帶車的摔進河裡,而引起手機故障。也或者遇到蜂窩引發事件……都能構思出不同的閱讀效果。
在這一次參賽作品中,許多作品都以創意、巧思和非常用心的美術設計來表現對於繪本文學的思考;在我心中,那些充滿想像,富於情感或帶著幽默眼光看世界的心靈,都是感人而值得尊敬的,讓我也對本土創作充滿期待和信心,年年耕耘,收穫豐富。
在這麼多的作品中《奶奶山》雖是一個小品,但也有著深深打動人心的創意思考。以繪圖來說,《奶奶山》的圖畫表現別具韻味,整體而言,簡單的大色塊和形構有一點馬諦斯或常玉的風味,顏色用黃、綠、橘的鮮明對比來呈現,視覺感受強烈。書中除了主角,奶奶與孩童外,作者頗富巧思地方是放入了一些小型物件的圖案,用顏色、形狀和大小的對比,顯示出孩子心目中,奶奶給予他的厚實與安穩,而在奶奶臂彎的世界外,一切都顯得紛繁渺小。這種獨具匠心的質感,很難被一眼發現,但深深品味,便能感受作者對孩童心靈世界的詮釋,在寫實中含有許多詩意。
從畫面構圖來說,《奶奶山》的作者也嘗試變化視角,從平視、仰視、俯視中變化中,呈現不同的空間感,表現「山」那種「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探索趣味,有些畫面大小對比懸殊,充滿了戲劇性的張力;下雨的部分,將動態的雨做的很生動,或許,奶奶的愛,本來就是像山巒一樣無法一眼望盡,這是能見作者才華和用心的地方。
這部作品的文字簡單,描述了一老一小的日常的點滴,但看似尋常的生活裡,作者意欲凸顯的是人際互動之間,充滿愛的連結。不僅僅是奶奶對於孩子有諸多的付出,其實孩子也能領會與回饋這份感情。我們都以為幼兒活在不知不覺中,但作者強調幼兒其實有他專屬的世界,只是大人無法進入罷了。因此他用圖文呼應的藝術作品帶領我們進入那樣迷離而溫暖的世界,孩子的心永遠比我們所知為多,《奶奶山》這部作品,非常雋永,值得珍惜。
舒米每天都會和極端忙碌的爸爸或媽媽分享生活經驗,這個故事就是由七場這樣的親子「互動」片段構成。
前六場,約略依照舒米生活時序呈現關於上學、老師、下課、放學、考試和生日派對的事件。或許是因為渴望被聽見,舒米把這些生活經驗轉化成故事,一口氣說完,然後總以「我是說真的」這句話結束敘說。故事裡除了老師和同學,還有動物角色。例如,上學的時候有兩隻鴕鳥邀他賽跑,並規定輸的人得把頭埋進土裡,所以舒米就奮力地跑到學校。在這個故事裡,舒米把自己描繪成比賽的贏家,可是聽故事的爸爸看到的卻是上學差一點就遲到的孩子,冷冷地回應:「晚上早點睡就不會遲到了。」針對舒米故事化的生活經驗分享,爸爸媽媽的回應一貫只有一句話,而且總是任意詮釋或隨意擷取某個部分,然後提供老調的行為規範提醒,完全無視故事中主角的精彩表現、心情或感受。
以親子兩端說話風格迥異的方式,作者巧妙呈現舒米和爸媽對於「什麼才是平凡日子裡最重要的真實」,截然不同的看法。故事只呈現舒米和爸媽對話的內容,不加上任何評論,看似冷眼旁觀,又或許是刻意顯示故事裡明顯失衡、失焦的親子「對話」,令人無言以對。
所幸,最後一個場景裡,親子終於一起吃飯、一起散步。當爸媽主動詢問舒米學校的事時,舒米的故事突然止步,只說「沒什麼,老師說我很乖。」突如其來的轉變,究竟顯示那些重複的「對談」終究沒有白費,或是舒米學會說出爸媽想聽的話?耐人尋味。
親子間兒童和成人觀點互異的現象雖然是老議題,這部作品處理這個主題的手法仍有獨到之處。如果舒米敘說的故事多一些樂趣,例如,老師登山遇到暴風雪,或是小孩以空白考卷揉成紙團丟松鼠,這兩個事件除了倚靠圖像增加趣味外,情節仍有修改空間。稍加琢磨,這部作品很有潛力發展成好看、耐讀的圖畫故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