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手足間的爭吵?

  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將滿三足歲,愛哭依賴性重;小女兒一歲八個月,活潑調皮、獨立愛笑。大女兒常常告狀被小的打,起因不外乎是爭奪玩具。我雖生氣大的懦弱小的調皮,卻又高興大的不欺負小的,而小的也夠勇敢,但還是讓小姊妹罰跪。如今時間在你爭我奪中溜走,我又惶恐來不及在三歲前同時教好兩個女兒,「三歲訂終身」的理念始終督促著我,我該怎麼做才好呢?

從您的語氣中,可以看出您在煩惱中還是能欣賞大女兒的忍讓與小女兒的勇敢,做父母的能以同等的愛與關懷欣賞子女不同的特色,可以說是解決問題最好的開始。   

這對小姊妹一個三歲,一個一歲八個月,姊妹倆各有不同的性格取向。除了天生氣質不同外,三歲的孩子已具有相當的語言表達能力,發生衝突時,姊姊總是用「說」的方式向媽媽求助而不直接訴諸行動;而一歲八個月的妹妹則是個先下手為強的行動派,語言對她而言似乎不像行動那樣直接有效,年齡的不同或許更加突顯兩姊妹性格上的差異。   

手足間的爭吵,有時只是單純為爭吃的或爭玩的;但有時也可能是情緒不滿的宣洩,例如,小哥哥或小姊姊長時間得不到媽媽的注意,便會走到嬰兒床邊捏小寶寶一把,再若無其事的走開,此時若僅責備而不在事後補償孩子所需要的關注,只怕類似的事件還會重演。   

此外做父母的也許會因對孩子個性的瞭解而不自覺落入自己設定的圈套_,認為某個孩子攻擊性強,必定是肇事者,錯誤的認定與干涉,易增加手足間的不滿。另外,言語上比較孩子間的優缺點更是不智之舉,因為常被指為較差的孩子,不但無法建立自信,反而可能因此遷怒於手足。有關處理手足問題的技巧不勝枚舉,有類似問題的家長,可參考時報文化出版吳芝儀所著「處理子女間的爭吵」。(可至本中心學前教育資料館借閱)   

愛哭與依賴都是孩子爭取愛與肯定的表現,信任和讚賞正是肯定孩子的最好辦法,一點小小的責任與信任能使孩子更堅強些自信些。小姊姊跟媽媽「告狀」時,您不妨引導她條理清楚的說出事情始末,媽媽既是那樣耐心聽且信任她,那麼小姊姊告御狀的不平心情,也許會為報告工作狀況的小保母心情所取代。小姊姊學會和媽媽溝通,對於妹妹除了寬容外,更加一些「帶領」的擔當,那麼媽媽不但能隨時掌握狀況,還會因小姊妹的貼心而感動不已呢!   

教養是一條漫長的路,三歲訂終身這句話是提醒為人父母者,瞭解人生最初三十六個月的發展狀況。由瞭解這前三年的發展及重要性,給予孩子身心健全發展的哺育環境,奠定孩子將來充分發展的堅實基礎。以蓋房子為例,應先打地基,而不是匆匆忙忙蓋房子。若是將三歲訂終身這句話誤當作是在三歲前就要教好孩子種種規矩及灌輸外文、物理、認字、唐詩等種種知識,那麼我們也許會因過於急切而錯過了許多讓孩子遊戲、探索以及親子間愉快互動享受家庭溫馨的機會,畢竟幼兒學習的主要途徑是遊戲而非一本正經的教學,爸爸媽媽先要有一顆天真的心,才能為孩子尋找遊戲中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