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排斥某些遊戲,變得不喜歡上學!

我的老大四歲多,是一個情緒起伏比較大的孩子。前一陣子,他剛上中班,原本對上學還算有興趣,不料,有一天在學校玩團體遊戲時,因為不喜歡老師抓小朋友(玩警察捉小偷),竟然對著老師大哭大鬧,連老師都嚇了一跳。之後,他一直耿耿於懷,並表示不喜歡老師,連上學的意願也受影響。我和老師應如何幫他呢?
根據您對孩子的描述,有兩個關鍵想加以說明一下:

首先要強調的是,四歲孩子在情緒表現上有一些特質;也就是,當他們覺得緊張或興奮的時候,不像小娃娃以吸手指、眨眼睛等方式來表達,反而傾向於粗野的行為表現,例如:大吼大叫、踢打、到處跑、快速說話等等。因此,父母和老師一方面可以調整自己對孩子強烈反應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可安排較為緩和的活動,使孩子從緊張或興奮的狀態平復下來。

其次,我們不要忽略了孩子在經驗上的缺乏。當孩子因為一個遊戲而引發一連串情緒上的困擾時,我們不妨想想:自己是否太急於安撫孩子,而只反覆跟孩子強調「那只不過是個遊戲」,卻忘了聽聽孩子心中的感受和疑問。

比如說:孩子可能過去缺乏團體遊戲的經驗,因為「不會玩」而產生挫折感;或者,孩子平常對於「警察」、「捉人」本來就有一些壞印象,所以才極力反抗;甚至,孩子可能比較不喜歡遊戲中強烈的動作接觸或碰撞,因而產生反感。

假如我們能細心地察覺孩子的感受和疑問,就有機會一一破解孩子的難題。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玩一些需要遊戲規則的活動,或嘗試角色扮演,都能豐富孩子的經驗,也讓他有機會瞭解輸贏,接受挫折;而透過聊天、說故事活動,也能調整孩子對人、對事的刻板印象。

當孩子對外在世界更加瞭解,行為舉止就能更上軌道。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提供累積經驗的機會,讓孩子好好去體驗一番,而不是單向要求孩子:「你長大了,不該又吵又鬧!」

至於孩子先天氣質中情緒本質或反應強度方面的問題,本刊曾多次以專文探討,在此就不重複談論,您可以參閱本刊1995年11月號「孩子的氣質」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