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老師喜歡用集點制度管理團體,家長有沒有需要引導的地方

taiwanstella
2019/9/20 上午 10:52:25
在教養過程中,我也用過集點制度給孩子獎勵,感覺[獎勵]給對、[規則]給對,的確會有短期立即的效果,但對於增進內在動機的部分,我有點擔心孩子太專注於老師的集點制度而忽略更重要的事。謝謝
曾麗美老師
2019/9/23
我們要向您拍手按個讚,因為您在教養孩子過程中還看到了更深層的「內在動機」。的確,「內在動機」才是品格道德養成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事情。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 (Piaget) 指出,兒童的道德意識成長是從「無律、他律而後自律」。所謂的「無律」是指兒童不具道德意識,以自我為中心,這個階段約為兒童年齡出生後至三、五歲左右。而在「他律」階段,兒童年齡從五歲到八、九歲左右,兒童會逐漸意識到一些行為規範。「自律」階段又稱道德獨立期,年齡約在九歲之後,這個時期兒童不再盲目接受一切規範,對於是非對錯的判斷,是建立在行為的意圖與行為後果上。由上可知:品格道德的培養是一種循序漸進歷程,是兒童從外塑(我們大人對孩子的要求或期望)到內化(內在動機、內在個人心理的學習成長)的過程。 一年級孩子在這個時期能專於老師的集點制度是件好事,因為這個階段是「他律」期,透過集點制度「外塑」,可讓孩子「開心做」、「習慣做」、「願意做」。而在孩子集點的同時,老師和父母可引導孩子「內在動機」,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及「怎樣做會更好」。相信如此不僅可以培養出遵守規則的好孩子,更可以培養出自動自發的優秀孩子。
    凱特寶貝
    2019/9/20
    這好像是很普遍的現象 我們班老師、才藝班也都再用集點獎勵  

      焦點話題

      3歲小男孩情緒起伏大,動作暴力,是否需至醫院檢測?

      家中一對龍鳳胎,目前剛滿3歲,兩者皆有個性脾氣的問題;姊姊的要求若遭反對,便會大哭大鬧近1小時,所以喉嚨長期沙啞。弟弟情緒起伏大,有時不知原因突然情緒就低落,或是開始發脾氣,發脾氣時會嘶吼,砸摔物品,打人咬人。我曾帶弟弟去兒童身心科評估,醫師讓我填寫兩本評估冊後,說弟弟生理行為在中上程度,就沒有下文了。我擔心的是他心理或情緒問題,請問該如何做這方面的評估?

      加入討論
      新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