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吸手指到摳指甲,怎麼回事?

我的兒子已經兩歲七個月了,因為吸吮手指的毛病很嚴重,被我很兇的修理過。可是,好像越兇他就越糟糕,現在雖然比較少吸了,但卻會用手摳指甲,常常弄得流血,我看了既心疼又生氣,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大部分的父母都能接受寶寶在嬰兒階段吸奶嘴或手指,也瞭解嬰兒是處於佛洛伊德理論中的口腔期,口腔吸吮的需求必須得到滿足。 吸奶是孩子滿足吸吮需求的主要途徑,如果在小嬰兒階段,餵奶方式太急切或不適當(例如:餵奶者情緒不安定、奶嘴洞太大而吸太快),使心理上的需求沒有獲得滿足,日後吸手指的情形就會比較多些。

如果仔細觀察,您會發現孩子們吸手指的情境經常很相似,例如:孩子單獨在小床上待太久,玩著玩著就吸起手來;晚上睡覺時,除了抓著小被子,還要吸著手指才能安然入睡;看電視看得入神時,手指可能不知不覺又放進嘴裡。

一般說來,三歲左右的孩子生活中的活動已變得較豐富,玩具、遊戲佔據了他的時間,很多事情都會吸引他的注意力,吸手指這件事就逐漸被淡忘,不再成為安撫或依賴的舉動。可是,一旦孩子焦慮、緊張時,很可能會退化到這種行為上,藉它減少內心的不安。

強硬的戒除方式,往往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而變成惡性循環。孩子因為被責備、修理,可能會吸得更頻繁,也可能改用另一種行為取代。以手摳指甲、咬指甲都表示孩子的害怕、不安仍在延續中。 要改善這個狀況,父母還是得練習檢查生活上造成孩子焦慮的原因。根據研究,兩歲孩子常見的壓力來源包括:大小便訓練、分離焦慮、睡覺時間、缺乏社交能力等,父母可從這些事情上開始紓解。

另一方面,則應減少對「摳指甲」行為的緊迫盯人,並盡量多陪孩子說話、玩玩具、看故事書;看見他想要弄手時,就請他做一些需要用手做的事(如:幫忙拿東西),把原本的行為引開。此外,給孩子一個可以擁抱的絨毛玩具,發揮替代的安撫作用,也是不錯的選擇喔!

推薦參考書目:《教子有方》,林明秀譯,方智出版社,民83。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