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練習獨立很重要,但做得到的爸媽可能只有一半

父母總喜歡說希望讓孩子養成獨立的個性,但是說的跟做的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差距。尤其當孩子逐漸長大,沒有父母在旁邊的機會跟著變多,例如,獨自跟同伴出去玩,更能發現家長的心口不一。

編譯/江秀雪

8成家長贊成給孩子自由時間,但不見得人人「做得到」
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1,044名、家有5至11歲孩子家長後,發現9至11歲小孩的家長中,有80%家長贊同讓小孩擁有自由時間,甚至認為「沒有大人監督」是件好事,但當真正要出去採買的時候,說的跟做的就不太一樣了。

統計數據顯示,只有60%家長會讓孩子自己留在家裡30至60分鐘,即使一起前往採買,僅50%家長可以做到不跟著孩子、讓孩子自己在店裡隨便逛,不到一半的父母會讓孩子自己待在車上等。此外,有16%父母同意讓孩子自己在萬聖節時,和朋友出去要糖,至於表示會讓孩子自己走路或騎腳踏車去同學家,或獨自和朋友在公園玩耍的家長則不到一半。

緊迫盯人2大原因:孩子安全考量、旁人異樣眼光
很多家長都說是因為安全考量,他們擔心孩子的安危,才盡量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然而,調查對象中,卻又只有17%家長表示他們所居住的環境不安全。可見多數父母雖然知道很多新聞事件都是少數(如綁架案)仍憂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其實,與其隨時緊迫盯人,不如讓孩子自己在熟悉的公共公開場所和朋友遊戲,並和孩子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

不過,不少家長則是擔心招來異樣眼光。約10%家長擔心讓孩子獨自在家,會招來閒言閒語、被說沒有盡到照顧孩子的責任,或認為讓不到12歲的孩子獨自在家是不合法的。超過50%家長表示,沒有家長監督的孩子比較會惹麻煩,也有25%家長曾經批評過其他家長,13%家長則曾被批評沒看顧好孩子。

當爸媽覺得孩子長不大,他就真的長不大了!
在金錢使用、飲食等簡單的日常事件上,也看得出來家長的作為並非如自己所說的。在家有5至8歲的受訪家長中,有60%家長說會盡量教孩子獨立,但是只有不到50%家長會讓孩子自己回答醫師或護理師的問題、自己決定怎樣花零用錢、在餐廳點餐或自己準備點心吃。

總而言之,父母永遠覺得孩子還不夠大、不夠成熟,還不能或不會做某些事,或做了也達不到父母希望的標準,所以還是父母來做、來決定比較快。然而,他們卻不知道,少了「直升機」式的看顧,孩子才能獲得成長的機會。當孩子獨立、增加自主性後,會更有責任感,並增加自信、韌性、解決事情的能力及心理健康。

資料來源/Michigan Medicine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