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兒叫我「壞人」!

  我們是大家庭,大伯夫妻倆忙於生意,不大管孩子,所以孩子言行滿粗魯的。我雖然有心幫忙,可是,大伯的孩子並不太聽我的話。近來,我發現三歲的女兒很喜歡和小堂哥一起玩,甚至和他一起躲開我的視線。我很擔心孩子會學到很多粗魯的言行。當聽到她學他叫我「壞人」時,我真想把他們兩個隔離開來!

當自己的孩子竟然向著別人,而把您當「壞人」時,您的錯愕與不悅是可以想見的,這好比聽到孩子說「討厭你!你是壞媽媽」那般,總會令用心當媽媽的人感到委屈。   

在生活中,如果與親友同住,孩子們可能因環境上的接近而玩在一塊兒,親友間的子女會形成一種像兄弟姊妹般的友伴關係。尤其年紀小的會以年長的為模仿、學習的對象,成為十分典型的小跟班。   

孩子的言行舉止除了受父母影響外,友伴的力量確實是不容忽視的,所以,選擇朋友也常是父母關心的問題。   

通常,父母給孩子的幫助包含了提供孩子交往的機會(例如家庭聚會)、幫助孩子學習社交技巧(例如和朋友分享玩具),或是在孩子碰到友誼上的難題時能給予支持;但不是代替孩子交朋友,孩子仍然得自己經驗交友的歷程,雖然其中所學習到的事物,並不見得樣樣令人滿意。比如說,三、四歲的孩子在友伴間會流行一些不雅的話,當父母表現出十分震驚時,孩子們反倒覺得有趣。而孩子之間也會喜歡做一些祕密的事。只要安全無虞,倒不需要盯住每一個細節,否則孩子可能不是把父母視為「警察」,就是當作「壞人」了。   

隔離或「孟母三遷」的方式,對於不相干的人,或許還管用,但親友之間不來往,是很傷感情的。既然同住一個屋簷下,即使彼此價值觀不同,無法親密相待,還是可以維持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禮貌。如此一來,不但自己心安理得,也讓孩子們能純真的發展他們的友伴關係,不受制於大人們的不和。   

如果還有多一點的心力,不妨試著「拉攏」大伯的孩子,先別忙著糾正行為,而是先邀他一起做些有趣的事,例如到公園玩,讓孩子對您產生較多的信任感,孩子將比較容易認同或接受教導。這樣不但可幫助他改善言行,同時也為您自己的孩子重塑了一個玩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