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導在家體貼,在外霸道的孩子?
我有一個六足歲的女兒,可能是教導失策或者過份寵愛,讓她在團體中不能像平日在家一般體貼和懂事。例如:親友相聚時,孩子們須以她為優先,否則可能整頓飯都不吃;到風景區出遊,又必須先讓她選擇,否則又可能不玩了。但是,在家中她會照顧未滿一歲的妹妹、收拾自己的玩具,還幫我掃地,有時候我身體不適,她更會噓寒問暖。對於這樣的一個孩子,我不知道該如何開導她?家中添一個寶寶對她會造成這種影響嗎?
身為母親,我們看到您一方面疼惜孩子在家中的乖巧,但另一方面卻苦惱孩子在別人面前總是一副小霸王的樣子。我們想提醒的是,您是否因為孩子確實表現得體貼、懂事,而忽略了某些原本該注意、該糾正的問題?若是如此,就需要回過頭來,重新建立孩子的對外關係,並且在該要求、該堅持的時候站穩立場,不因她在家表現良好而縱容她在外的無理。
六歲孩子在發展上具有「兩極化」的特性:深深地依賴媽媽,可是又希望自己能獨立,不用依靠別人。在這樣的追求與矛盾中,六歲孩子會表現得什麼事都想做好,樣樣得第一,凡事都想領先,渴望被愛、被讚美,對任何失敗都較難以忍受。六歲孩子也藉由表現得比較頑固、驕傲、不講理來建立自己,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妹妹的誕生雖然會使家庭的運作方式有部分改變,但姊姊的行為並非直接受制於妹妹,發展上的特質仍應被重視。
由於孩子面臨的是一種衝突、反抗的階段,在管教上需要努力地運用一些技巧,使大人和孩子都能較為舒坦:
一、稱讚: 針對具體的事件稱讚孩子,例如:你今天和表弟和平相處,媽媽看到你像大姊姊一樣照顧他。用話語,加上鼓勵的眼神、擁抱、拍撫的動作,孩子將因具體的肯定對自身行為產生更多的認同,也可將行為導向正向。
二、彈性: 當孩子處於頑抗時期,我們在提出要求或命令時能清楚地留下一些空間,留下一些機會,彼此就不易碰壁。例如:當她耍性子不吃飯時,可以試著說:「我想你需要媽媽再給你兩次機會。」我們不必因怕她不吃而讓她處處享受優先,也無需只顧著責備她耍性子,而忘了我們想調整的其實是她處處爭先的心態。如果能給孩子一些機會,六歲孩子也會很自愛地明白媽媽的用心。
除了以上的建議之外,平日請和孩子多談論一些與人相處的感受,以瞭解孩子眼中的「別人」是什麼,也幫助孩子瞭解別人需要我們如何去對待。常用她和妹妹、爸媽之間表現較好的例子去肯定她,使她順利通過這個考驗階段,而您自然也能鬆一口氣了。
六歲孩子在發展上具有「兩極化」的特性:深深地依賴媽媽,可是又希望自己能獨立,不用依靠別人。在這樣的追求與矛盾中,六歲孩子會表現得什麼事都想做好,樣樣得第一,凡事都想領先,渴望被愛、被讚美,對任何失敗都較難以忍受。六歲孩子也藉由表現得比較頑固、驕傲、不講理來建立自己,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妹妹的誕生雖然會使家庭的運作方式有部分改變,但姊姊的行為並非直接受制於妹妹,發展上的特質仍應被重視。
由於孩子面臨的是一種衝突、反抗的階段,在管教上需要努力地運用一些技巧,使大人和孩子都能較為舒坦:
一、稱讚: 針對具體的事件稱讚孩子,例如:你今天和表弟和平相處,媽媽看到你像大姊姊一樣照顧他。用話語,加上鼓勵的眼神、擁抱、拍撫的動作,孩子將因具體的肯定對自身行為產生更多的認同,也可將行為導向正向。
二、彈性: 當孩子處於頑抗時期,我們在提出要求或命令時能清楚地留下一些空間,留下一些機會,彼此就不易碰壁。例如:當她耍性子不吃飯時,可以試著說:「我想你需要媽媽再給你兩次機會。」我們不必因怕她不吃而讓她處處享受優先,也無需只顧著責備她耍性子,而忘了我們想調整的其實是她處處爭先的心態。如果能給孩子一些機會,六歲孩子也會很自愛地明白媽媽的用心。
除了以上的建議之外,平日請和孩子多談論一些與人相處的感受,以瞭解孩子眼中的「別人」是什麼,也幫助孩子瞭解別人需要我們如何去對待。常用她和妹妹、爸媽之間表現較好的例子去肯定她,使她順利通過這個考驗階段,而您自然也能鬆一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