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攻擊行為?
我的孩子二歲五個月,獨子。相當活潑,但對大人、小孩皆有攻擊意向,所以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他一起玩,我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他的人格成長。
以前,孩子有祖父、祖母做護身符,造成管教上的障礙。最近,我們搬出來住,下定決心要好好教他,卻發現孩子幾乎已不可收拾,霸氣很重,鞋子、畫冊、玩具常丟進水溝,我該怎麼糾正他呢?
以前,孩子有祖父、祖母做護身符,造成管教上的障礙。最近,我們搬出來住,下定決心要好好教他,卻發現孩子幾乎已不可收拾,霸氣很重,鞋子、畫冊、玩具常丟進水溝,我該怎麼糾正他呢?
您好!我們想替孩子說:「媽媽,請不要忽略我的優點!」以他的年紀來看,能夠發展出自己吃完一碗飯、倒開水、大小便、穿褲子的自助能力,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很多媽媽單單為了訓練孩子自己吃飯,就已經傷透了腦筋呢!
通常,父母會認為兒童發展類書籍不易閱讀,事實上,這類文章對引導我們認識孩子各個階段的行為特徵,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可以避免太多不必要的焦慮。譬如,您提到孩子有攻擊意向,其實,這個年齡的「打」,並不表示不喜歡、不友善,而是他和人接觸的一種方式。甚至,他也會拉一拉小女孩的頭髮,看看是什麼感覺,滿足他的好奇心。同時這個年紀的孩子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我的」對他來說相當重要,很難接受輪流與分享,為了保護玩具、所有權,很可能互相推拉一番,當然也就無法發展出彼此和諧的關係。另外,兩歲孩子還停留在以自己、大人為玩伴的階段,對於群體活動並不感興趣。因此,請不要把信兒歸類為不合群的孩子,根據發展的過程來看,這只是他這個階段的行為表現而已!
兩代之間管教態度不一致的情形,是目前很常見的困擾,我們認為:平時應以溫婉的態度和長輩溝通,增進彼此的了解,萬一看法不同時,您不妨針對事件,理性地說明自己的想法,避免情緒化地頂撞長輩,同時,帶幼兒離開現場,以免他藉機尋求「庇護」。
像您的孩子這個年紀,常常很情緒化,所作所為也往往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因此,當他做出不合理的行為(如丟鞋子、畫冊進水溝)時,不妨視而不見(不要動怒、大聲斥責),也不用幫他善後,告訴他,丟進水溝就撿不回來,下次他就沒鞋子穿了!如果情況沒改善,我們建議您,以兩個禮拜的時間觀察他的具體行為,記錄下他丟東西的次數,和行為發生前的情緒或事件,然後儘量去除不愉快的因素,減低他丟東西的「慾望」。最重要的是,當孩子不丟東西時,您要記得針對事實稱讚他,讓他知道爸媽對他這種表現感到高興、喜愛。當然,他仍有可能會表現不好,請不要氣餒,繼續運用「忽視、鼓勵」兩種策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妙方能對「不良行為症」,產生立即性的改正效果,只有「時間」才是最好的特效藥!
我們相信,您是愛子心切,希望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規範,但是,孩子一向深受祖父母的照顧和鍾愛,突然失去了庇護,還得適應新環境,接受您的「訓練」,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因此,不要給他太多的壓力,讓他有時間慢慢調整,我們有信心,信兒不會讓您失望!
另外,多帶孩子到新家附近散散步,拜訪朋友或到兒童公園玩,擴展他的生活範圍,也讓他有機會觀察小朋友遊戲,學習與人溝通和團體活動的方式,幫助他發展社會化能力,等他準備好了,他就會加入他們,請放心!
通常,父母會認為兒童發展類書籍不易閱讀,事實上,這類文章對引導我們認識孩子各個階段的行為特徵,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可以避免太多不必要的焦慮。譬如,您提到孩子有攻擊意向,其實,這個年齡的「打」,並不表示不喜歡、不友善,而是他和人接觸的一種方式。甚至,他也會拉一拉小女孩的頭髮,看看是什麼感覺,滿足他的好奇心。同時這個年紀的孩子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我的」對他來說相當重要,很難接受輪流與分享,為了保護玩具、所有權,很可能互相推拉一番,當然也就無法發展出彼此和諧的關係。另外,兩歲孩子還停留在以自己、大人為玩伴的階段,對於群體活動並不感興趣。因此,請不要把信兒歸類為不合群的孩子,根據發展的過程來看,這只是他這個階段的行為表現而已!
兩代之間管教態度不一致的情形,是目前很常見的困擾,我們認為:平時應以溫婉的態度和長輩溝通,增進彼此的了解,萬一看法不同時,您不妨針對事件,理性地說明自己的想法,避免情緒化地頂撞長輩,同時,帶幼兒離開現場,以免他藉機尋求「庇護」。
像您的孩子這個年紀,常常很情緒化,所作所為也往往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因此,當他做出不合理的行為(如丟鞋子、畫冊進水溝)時,不妨視而不見(不要動怒、大聲斥責),也不用幫他善後,告訴他,丟進水溝就撿不回來,下次他就沒鞋子穿了!如果情況沒改善,我們建議您,以兩個禮拜的時間觀察他的具體行為,記錄下他丟東西的次數,和行為發生前的情緒或事件,然後儘量去除不愉快的因素,減低他丟東西的「慾望」。最重要的是,當孩子不丟東西時,您要記得針對事實稱讚他,讓他知道爸媽對他這種表現感到高興、喜愛。當然,他仍有可能會表現不好,請不要氣餒,繼續運用「忽視、鼓勵」兩種策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妙方能對「不良行為症」,產生立即性的改正效果,只有「時間」才是最好的特效藥!
我們相信,您是愛子心切,希望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規範,但是,孩子一向深受祖父母的照顧和鍾愛,突然失去了庇護,還得適應新環境,接受您的「訓練」,對他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因此,不要給他太多的壓力,讓他有時間慢慢調整,我們有信心,信兒不會讓您失望!
另外,多帶孩子到新家附近散散步,拜訪朋友或到兒童公園玩,擴展他的生活範圍,也讓他有機會觀察小朋友遊戲,學習與人溝通和團體活動的方式,幫助他發展社會化能力,等他準備好了,他就會加入他們,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