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不正的治療方式





咬合不正的型態千變萬化,用以治療咬合不正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樣,才能應付各種不同型態的不正咬合,很難三言兩語說得清楚明白。簡單來說,治療不正咬合的矯正裝置一般可以分為活動式矯正裝置和固定式矯正裝置兩大類,活動式矯正裝置主要是針對下顎骨發育不足的功能性矯正裝置(促進下顎骨生長),和空間維持重建和維持裝置為主;所謂活動式矯正裝置就是說,這個裝置可以隨時由口中取出,這類的裝置無法有效的進行牙齒三度空間的控制,也須要病人的充分配合才會得到預期的效果。固定式矯正裝置就是一般人常見的,黏在牙齒上面亮晶晶的小豆豆,它是用一種特殊的黏劑直接黏著在牙齒的表面,不能隨意的取下,必須要等到矯正治療完畢後才能由矯正醫師取下,所以稱之為固定式矯正裝置,因為它可以對於牙齒做精確的三度空間的控制,也不需要病人的合作配帶,是非常有效率的矯正治療工具,也是現在矯正治療的主流裝置。但是它會影響到刷牙和口腔清潔,配帶時期病人必須要特別注意刷牙的徹底,矯正醫師也應該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完成矯正治療,以減少固定式矯正裝置停留在小朋友口中的時間。

矯正治療可以分為拔牙治療或是不拔牙兩類,拔牙的目的主要是減少牙齒的數目提供空間給其他的牙齒,所以拔牙與否主要取決於所需空間的大小,一般而言,如果單顎空間不足大於8mm,就應該考慮拔牙治療。另一個需要拔牙治療的主要原因是,門齒位置過於前突造成嘴唇外突的不理想的外觀,那麼我們可以藉由拔牙獲得空間,把外暴的牙齒儘量向後移,改善顏面外觀。

如果小朋友有嚴重的顎骨發育的問題,比如說下顎過度前突或後縮,超過一定範圍的時候,這時就不過單純矯正可以治療的了,必須配合手術和矯正的方法,才能徹底解決患者的問題。如果牽涉到手術治療的矯正治療,都必須要等到生長發育停止之後才能進行,一般而言是18歲之後,如此才不會因為生長發育破壞了原本治療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