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愛抓、咬人,該如何導正呢?

寶寶現在1歲9個月,帶他去公園或學校時,每當有年齡相近的baby走來,他就會說「不要」,如果其他小孩靠到他身旁要玩公共設施,他便動手,或抓或咬。握住他的手告訴他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能打人,他會說「好」,但一轉眼又再犯。看到11月號的經驗分享說孩子會copy父母的行為,但是生活中我和爸爸並沒有這樣,我該怎麼導正他的「抓咬功」呢?
雖然孩子很多行為都是模仿而來,照理說應該與父母有關,事實上,小小孩的攻擊可能只是一種暫時性的表現,因此,父母不必過於自責。

一歲半以前,孩子通常只喜歡和成人互動,之後,才會對孩子間的遊戲產生興趣。剛開始很喜歡在旁邊盯著別人看、或是急著想要參與遊戲,但是兩歲半之前與同儕相處的經驗非常有限,外加表達能力不足,往往是高高興興見面,卻哭哭鬧鬧收場,因此,非常需要成人從旁協助。

您的孩子出現的攻擊性行為,顯示他對友伴身體的接近有很強烈的排斥感,習慣性地以「自衛性攻擊」予以回應,建議您可以這麼做:

一、找出引發攻擊的主因
通常父母都慣用「事前提醒」或「事後處罰」策略,其實這對小小孩行為的約束性並不大,因為孩子的記憶力有限,加上行為控制能力很差,唯有仔細觀察找出攻擊的導因,才能防範。

二、幫孩子選擇年齡稍大的友伴
通常孩子喜歡攻擊較自己年幼的孩子,但與大朋友相處時,會傾向跟他們學習,攻擊行為也會相對減少。只是,與大孩子相處時容易因為被排斥而攻擊他人,所以可以先帶孩子跟友伴們一起玩,實際示範如何與人和平相處。

三、注意遊戲器材的數量分配
1~3歲間孩子的衝突,大都導因於爭奪玩具,只要玩具數量足夠就能和平相處,反之,當人數過多,玩具無法擁有時,衝突就會浮現。所以帶小小孩出去玩時,需要留意遊戲器材的使用狀況,或是隨時提醒孩子與別人一起分享。

四、教孩子動口不動手
口語表達不佳的孩子,通常傾向於用動作表達,孩子間的攻擊常常導因於說不清楚,因此,多和孩子說話,教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意思,將會逐漸減少攻擊性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