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對孩子有什麼幫助?

學音樂對孩子有什麼幫助?
學音樂有什麼「用」?
許多父母為孩子選擇才藝課程,通常「音樂課程」是父母的首選。在傳統觀念,學音樂多是希望能藉由習得一技之長,事實上,隨著時代的演變,父母親對於音樂學習也有了非常不一樣的觀點。

音樂不同於科學,它是一種情操教育,著重在潛移默化和涵養氣質,但它與科學一樣的有組織、有結構、有條理,也可以訓練人的思考,啟發人的心智。因此,音樂具有下列的特質:
1. 音樂具有瞬間即逝的時間特質,所以隨著音樂進行,大腦的活動也是持續不斷在進行的。
2. 音樂具有強弱交替的節奏特質,配合韻律或舞步,促進身心的和諧平衡。
3. 音樂具有人我交融的群育特質,合奏或演奏中可培養觀察他人、包容他人的情操。

這樣的全新的「學音樂」觀念,相當趨近於人格的養成,透過音樂來學習,孩子會有一個全面開闊的心靈視野。藉著接觸音樂,也有機會培育出一個樂觀進取、勇於學習的人格特質。

「練」琴~學音樂的最大瓶頸
以「學琴」這件事來說,過去的父母比較嚴厲,他們陪伴、逼迫等,出發點不外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現代父母,受民主思潮洗禮的新人類了,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更是抱持「自然」、「沒有壓力」、「快樂學習」的心態來看待。

但是,練習是學習音樂無可避免的一項功課,很多家庭因此引起爭戰,常常導中途放棄,因此,當決定讓孩子學琴的同時,需要為孩子規畫出培養練琴的習慣,以避免練琴成為家庭衝突了:
1. 安排一個不干擾家人作息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練琴,然後在這個範圍內盡可能的執行,不要找理由輕易改變。
2. 當他練琴時偶爾讚美(鼓勵)或打氣,如:「這一段好像比昨天彈得更順了。」或:「這禮拜如果改掉小指倒下的毛病,老師會不會給你貼紙?」(提醒),也讓孩子感覺練習並不孤單。
3. 和孩子一起「聽」(欣賞)他彈出來的音樂,當他用心表達樂曲的內容時,反覆練習就不致枯燥乏味。
4. 「成就感」永遠是最大的支持動力,讓孩子感覺自己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有一點點進步,累積的成就感將化為「行動力」,幫他克服下一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