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中耳炎的就醫及治療原則為何?

小兒中耳炎的就醫及治療原則為何?

●小兒急性中耳炎的治療,是以服用抗生素為主,一般需連續服用十天至二週。若服用抗生素後48小時,發燒、耳痛等症狀沒有改善,就需更換另類抗生素;有時,需考慮做耳膜切開術或二氧化碳雷射鼓膜造孔術,也就是在耳膜上以小刀或針或雷射製造孔,將膿液引流出來。當膿液清除後,症狀會立即減輕。

●急性中耳炎在積極治療後,僅有部分患者能完全改善發炎的狀況,所以一定要持續追蹤。根據統計,服藥兩週後,有70%的患者,中耳腔內仍存有積液,一個月時約40%,二個月時約20%,三個月時約10%的患者,中耳積液不會消退。積液性中耳炎的治療,除急性中耳炎時期服用10至14天的抗生素外,一般是以觀察追蹤為主,追蹤期間,僅給予化痰藥物,不需再服用任何抗生素。另外也可考慮二氧化碳雷射鼓膜造孔術,立即改善中耳積液問題,無需長時間的等待觀察。

●當中耳積液持續三個月,或反覆二氧化碳雷射鼓膜造孔後,造孔癒合但仍有中耳積液時,醫師會考慮在耳膜上放置一通氣管,將中耳積液引流出來。在放置通氣管時,通常會檢查腺樣增殖體的大小,若有堵到耳咽管開口或發炎的情形,則考慮予以刮除。若聽力損失大於30分貝,有明顯的鼻過敏、鼻竇炎、腺樣增殖肥大,復發性中耳炎,或曾放置通氣管,皆可考慮提前放置通氣管。

●通氣管為管徑1.27毫米的鈕扣狀小管,放置通氣管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在耳膜上切一小口,將通氣管嵌於耳膜切口處。積液性中耳炎引起的聽力障礙,經放置通氣管後可立刻改善,但手術後可能產生併發症,包括置管後的持續流膿或耳膜局部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