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兒竟然想自己一個人出門……

5歲的女兒竟然在沒有告訴任何大人的情況下,自己背好書包、拿著雨傘,就打開大門,準備自己走路去上學。我之前才藉著新聞事件提醒過他「絕對不能自己一個人出門!」怎麼就是講不聽呢?
了解孩子想「獨立」的渴望
5歲孩子開始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會主動規劃想做的事,也想試著一個人去想去的地方。不過,這個年紀對危險的感知還不夠,也缺乏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所以,不論是外出或居家安全,都需要成人密切留意,同時逐步為孩子建立安全意識,讓他在追求獨立的同時,也學習如何保護自己
 
以機會教育取代嚴厲責備
如果大人只是嚴厲責備或是說「很危險」,孩子其實不能真正理解,也無法學到安全意識。建議以這次事件作為機會教育:先詢問孩子的想法,了解他想自己上學的原因;再說明危險性,讓他明白為什麼不能自己出門,例如告訴孩子:「我知道你覺得自己長大了,想要自己上學,但是媽媽真的很擔心,外面車子很多,也可能迷路、遇到壞人。」這樣一來,孩子知道自己被理解,也更清楚大人為什麼說不可以自己外出的原因。
 
再次重申安全規範與後果
接著,請以冷靜嚴肅的態度重申安全原則,像是「你年紀還小,絕對不能自己開門出去。」、「想做什麼事,要先告訴大人。」讓他明白這是很重要的規矩,請他一定要遵守。必要時,可以採取適當的後果作為處罰(對學齡前孩子而言,可以取消他喜歡做的事,如取消玩具時間或點心),讓他知道行為的嚴重性。
 
從陪伴到放手,逐步練習獨立
平時要經常提醒孩子安全的重要性,並和他一起演練情境,比如問他說:「如果上學時間到了,但大人都不在身邊,該怎麼做?」讓規則慢慢內化在他的心中。還要教導孩子外出的安全守則,比如:認識紅綠燈與過馬路規則、如何辨識陌生人與危險情境、寫下或熟記爸媽姓名與手機號碼,以及遇到狀況時該如何求救。

隨著孩子年紀增長,加上環境條件也允許時,大人可以逐步放手,讓他累積經驗、嘗試獨立。像是孩子再大一些時,可以讓他自己走在前面,大人跟在後面陪伴,或是邀請同學一起結伴上學等。如此既能確保安全,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與獨立性。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