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困擾QA

幼小銜接困擾QA
Q1:真的不用先上正音班學注音嗎?

A1:語文學習是跨領域的,會在不同的課程裡接觸到;注音符號的教學雖然只有10週,但是學習國字後,也還是反覆在練習。小一孩子剛開始學習時可能辛苦一些,但隨著老師的進度,一定能學好注音,反倒是已經在幼兒園或正音班花了很多時間學過的孩子,在課堂上變得不易專心。

有經驗的老師和家長都建議,與其提早把小一的注音課程重複學一次,不如利用兒歌、遊戲、圖畫書來引發孩子的興趣,讓他觀察符號的圖像、認識符號的用途;在幼兒園的語文角落布置一些與注音有關的符號圖卡或CD,也可達到自我學習的目的;在家中有輔助閱讀的材料也很有幫助。

Q2:握筆寫字姿勢和筆順該糾正嗎?

A2:當孩子還在塗鴉、畫字的年紀,無論手部動作的成熟度,或對文字圖像結構的掌握,都不需要刻意要求姿勢和筆順;可是一旦開始認真學寫字時,握筆姿勢、坐姿和筆順都要用最正確的方法。

握筆時,以食指和拇指尖夾握筆桿,靠在中指第一關節側面,用三指一起操控筆桿,無名指和小指頭自然彎曲,支持前三指而靠在簿本上,手掌保持中空。食指的第一關節不可用力彎曲,要用指尖著力。

寫字時,上半身要坐正,保持背直胸挺,不能彎腰、駝背或趴在桌面;胸膛離桌面約8~10公分,頭部稍向前傾;眼睛離簿本約30~40公分距離。在正確的姿勢下,運筆較輕鬆,視力也健康;正確的筆順可以幫助孩子記憶文字,寫出的字型也會端正好看。

Q3:上學後情緒起伏大,怎麼安撫?

A3:每個孩子適應度不一,有些孩子可能不理解老師的指令、語意,無法察言觀色,做出正確行為。例如上課時腳伸太長,踢到別人的椅子,被老師「警告」,而心情不好。
這時爸媽先要做到「陪伴和傾聽」,每天觀察孩子的生活,聽他說說學校的事,但不是追問他有沒有做錯什麼。

同時,也要教他應對方式,例如:讓他明白,老師說「警告」就是提醒的意思,所以要把腳放平,跟老師說:「謝謝老師!我知道了。」有了「陪伴和傾聽」,先接納孩子的感受,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難題和需要的協助。

Q4:如何陪孩子做功課或檢查功課?

A4:一年級最常碰到的問題是,孩子寫一個字,爸媽擦一個字,孩子很挫折,爸媽也很火大。如果是全職媽媽能親自長時間陪伴孩子,最好是孩子做功課時,媽媽在一旁看書或做靜態的事情,孩子有疑問時再問,也感覺到一起學習的家庭氣氛。寫一個段落,和孩子一起討論,哪個寫得好,哪個差一些,除了錯誤必需改正,對於不是很滿意的字,可以先約定改幾個,讓孩子自己判斷、自己選,不要全盤否定他的努力,更不要一直碎碎唸。

職業婦女若需要仰賴課後照顧,不要認定非上才藝安親班不可;學校本身的課後照顧環境,讓孩子寫完功課還有足夠的空間活動或運動,對精力旺盛的孩子是較好的選擇。而下班後,花個兩三分鐘先看家庭聯絡簿,可避免忙完家事,夜深了才發現第二天上課需要孩子帶某個材料,找不到地方買。

Q5:跟老師如何溝通才恰當?

A5:小學的親師關係不像幼兒園那麼緊密,爸媽通常感覺親師談話的機會不多。一般溝通的管道包括親師座談會、班級網頁和家庭聯絡簿;第一次的親師座談會一定要參加,可以藉機瞭解老師的班級經營計畫、教學風格、溝通習慣。

平日老師在聯絡簿上比較不常寫個別讚美的話(讚美與鼓勵通常已經呈現在其他作業或獎勵卡上),多半遇到問題才寫重點,爸媽要即時回應,謝謝老師提醒或請問老師建議家長怎麼配合才能有效改善。

老師對班級的引導和規範會有一定的流程或計畫,一開始爸媽不要心急介入太多,要讓老師有時間認識孩子,也讓孩子信任老師,別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如果需要個別溝通,應尊重老師方便的時間和方式。擔任愛心媽媽協助老師班務或校務時,也要拿捏自己的角色,懂得自己是觀察者和協助者,不造成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