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4部曲 活化看展學習
( 圖片提供:碧安朵) |
採訪整理/陳妍希
看展覽只能靜悄悄嗎?流動的親子對話,不僅可以啟發孩子的興趣,還能活化展覽的內涵與孩子的學習。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副教授劉光夏特別提出現今藝術教育現場普遍使用的「焦點討論法(ORID)」,建議爸媽透過「客觀事實(objective)、感覺反映(reflective)、詮釋層次(interpretive)、決定層次(decisional)」四個層次的問題,來啟發孩子的感知覺。
我們依據這個觀點,歸納出簡單的提問技巧,以及與小小孩對話的實際範例,讓爸媽可以在看展過程中,運用對話4部曲輕鬆展開親子互動,讓陪伴與對話開啟孩子的學習動機。
1. 引導觀察、五感探索
別擔心不知道如何問,更別小看對事實的描述,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問起,就能引導孩子觀察,集中孩子的專注力。可以問孩子「在展場看到了什麼?」,無論是對顏色、形狀、符號、圖案、人物等各種事實的描述,都可以幫助孩子更仔細的去觀察,同時還能把觀察到的細節,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在互動性高的展場中,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各方面接受到的五感體驗是非常豐富的,對第一次逛展覽的孩子來說,展場更是充滿各種新奇的刺激,適時地問孩子聽到什麼?看到什麼?聞到什麼?感受到什麼材質?嚐到什麼味道?將問題轉化為鼓勵的語言,更能幫助孩子勇敢踏出自我探索的第一步。
爸媽可以這樣問……「這是什麼顏色?」「這個是什麼形狀呢?」「聽聽看,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用手摸摸看,是什麼感覺?」
2. 說出感受、啟發聯想
除了問孩子「看到什麼」之外,如果能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像是為什麼喜歡?為什麼感到害怕?有沒有還想到其他有關連的事物?藉由問題啟發小腦袋瓜的各種聯想,便可進一步刺激孩子的思考,幫助孩子更完整的表達他所看到的、想到、感受到的一切,逐步增進孩子的語言與表達能力。
爸媽可以這樣問……「你喜歡這隻毛毛蟲嗎?為什麼喜歡呢?」「你還看過哪些昆蟲呢?」
3. 讓孩子練習說故事
藝術作品保留了很大的詮釋空間給觀眾,同樣的,在逛展覽、玩互動裝置的過程中,小小孩也會有自己的故事要說。雖然看的是一樣的展覽,運用問題幫助孩子解讀、判斷,練習自己找出意義、價值與涵義,更重要的是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展覽的內容與孩子產生連結,每個孩子都能說出不一樣的故事。
爸媽可以這樣問……「你覺得這隻毛毛蟲想說什麼呢?」「毛毛蟲吃了這麼多,你覺得他的肚子還會餓嗎?」
4. 延伸學習動起來!
焦點討論法的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希望夠過對話,進一步激發孩子採取行動,延伸孩子學習的觸角,讓孩子有機會思考「如果是你,會怎麼畫、怎麼做呢?」,對於小小孩來說,運用提問的力量,引導孩子實際動手做,或是用自己的方式紀錄下看展的過程,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與看展回憶。
爸媽可以這樣問……「你想畫畫看嗎?你的毛毛蟲會是什麼顏色呢?」「你想要做一隻自己的毛毛蟲嗎?我們一起來做做看!」「我們一起在圖畫書裡把毛毛蟲找出來!」。
透過互動式的對話,爸媽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世界,有步驟、循序漸進的問問題,除了幫助孩子培養觀察與表達的能力,在優質互動與引導式對話中長大的孩子,在未來學習的路上也會更有自信。
「艾瑞.卡爾好好五重奏」互動展
活動官網: http://bit.ly/37rhDk2
【延伸閱讀】
看見不一樣的展學新趨勢
鑽進艾瑞‧卡爾好好五重奏遊戲世界
一起前進艾瑞.卡爾好好五重奏互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