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面對重大事故,父母該做和不該做的事

生活中難免會遭遇一些重大事件,對孩子而言,父母離異、罹患重病、搬家、換保母、換學校,甚至失去一件非常心愛的玩具,都有可能造成情緒失調。如果是目睹或親身經歷地震、風災、火災、空難、車禍等重大災害,孩子所承受的衝擊,更是難以形容。當孩子失去原本生活裡熟悉的一切,將感到困惑與無所適從,父母該如何安慰孩子,給予他們所需要的安全與安定感?



文/信誼編輯群


創傷後的情緒反應
根據統計,當面臨災變,至少有50﹪的人口會產生心理創傷。不論是經由媒體聽聞災變的人,或是災難悻存者、搜救者、醫護照顧者,都有可能在情緒、認知、身體、人際等方面出現壓力,如:感到悲傷無力、無法集中注意力、失眠、心悸、退縮。有些人在事情過後能自己調整好心情,回到原來的生活中;有些人需要親友的陪伴與支持,透過傾聽與安慰才逐漸平復;也有人會長期沉溺在悲傷驚懼中而無法自拔。

心理學者指出,創傷後的情緒反應可能出現在任何年齡。一般來說,面臨災變之後,有些孩子可能在數周或數月之後顯得特別煩燥,出現焦慮、敏感、易怒、對黑夜或獨處過度害怕、睡眠失常、抱怨身體疼痛、出現退化行為等等,這些反應都是相當正常的,通常不會持續很久。父母與老師若能針對孩子的年齡與需求差異,即時支持,給予安全的保證,將有助於孩子紓解壓力,不穩定的情緒與行為問題會逐漸減少,回復到往日的健康安定。

萬一孩子的問題持續出現超過三個月甚至半年,或者症狀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頻繁,就有必要向精神醫療單位(兒童精神科、兒童心智科)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以免創傷埋藏在小小的心靈中,揮之不去,影響一生。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可能很幸運地未曾受到衝擊,那麼,建議您繼續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互動,做好日常的預防教育,幫助孩子擁有生存的實力,健康地活在當下,也走向未來。

幫助孩子的基本原則
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也是孩子最佳的心靈撫慰者;對經歷過災變或事故的幼兒而言,父母所展現的處理態度與方法,就成為孩子心理重建最為關鍵的要素,而帶領眾多孩子的老師們,也同樣需要把握基本的態度,瞭解該做與不該做的分界。

基本態度:
1.    持續給孩子充足的愛和安全的保證
2.    盡量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並避免不必要的分離
3.    增加接觸與互動,以提供實質的安全感受
4.    簡要而誠實的回答孩子的疑問
5.    幫助孩子表達與紓解他的情緒
6.    和孩子分享您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7.    儘速恢復原有的生活作息與秩序

您可以這麼做:
1.    請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2.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透過遊戲活動來紓解壓力
3.    對於表達力佳的孩子,則可以鼓勵或引導孩子談談災害發生時的經驗與感覺,並協助孩子用適當的語彙說出內心感受
4.    請正面的回應孩子的疑惑,並主動和他討論,依據孩子的理解能力建立起正確的概念
5.    鼓勵並陪伴孩子多進行繪畫、閱讀或遊戲等活動,幫助孩子從中將情緒宣洩出來
6.    刻意地增加親子間的親密互動,例如多抱抱孩子、說說故事。
7.    對於已上學的孩子,親師之間請保持密切的聯繫與合作關係

請不要這麼做:
1.    不要故意避開引起孩子傷心難過的話題
2.    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表現出勇敢與堅強
3.    不要禁止孩子談論或重述當時的回憶
4.    不要對死亡做出不當的解釋與說詞
5.    不要害怕表達出您自己悲傷的情緒

給父母的貼心話
災難過後,父母本身或許還有許多難題尚未解決,但孩子的問題與您自己的情緒一定要優先處理,唯有您自己的壓力紓解了,才有力量照顧孩子。建議您用下列的方法幫助自己走出困難:

1. 不要隱藏自己的感覺,試著把害怕擔心說出來,並且讓家人一起分擔悲痛。
2. 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忌諱,而避開和別人談這次經歷,讓別人有機會了解和關心你。
3. 一定要找時間好好地睡覺、休息,並且試著恢復正常的生活步調。
4. 面對自己與孩子的問題都需要時間,不要因一時未能改善而氣餒。
5. 當孩子有適當的人代為照顧時,讓自己也有獨處、安靜的片刻,消化自己的情緒。
6. 請向你的家人、朋友或相關單位說出你的需要,包括尋求精神科或心理諮商專業人員的協助。

總之,面對重大挑戰時,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和保持良好的親子溝通是不可或缺的。透過愛、耐心和理解,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緩解內心的情緒,也可以幫助他們成為更有能力適應未來挑戰的人。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所有正在經歷困境的家庭提供實用的方針,願每位父母及孩子都平安、健康,並擁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力量。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