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住了誰」會影響孩子語言發展

專家提醒,家庭中不同的成員組成,不只影響家庭品質和幼兒語言能力表現,也對家庭社經環境和孩童心理發展產生極大變化。

編譯/江秀雪

大人越多的家庭,孩子語言表現越好
最近一項德州大學的研究,以275個8至15歲的孩子為觀察對象,其中有一半為墨西哥裔。研究人員分析他們的語言分數及家庭成員人數、父母教育程度的關聯性。

結果發現,高密度家庭(即家庭中人口與臥室的比例)確實會對兒童的語言表現產生負面影響,但是家裡大人越多的家庭,不但家庭品質變好,孩子的語言表現也越好,尤其在墨西哥裔家庭上更加明顯。

研究中,所謂的「家庭品質」是以照護人的心理感覺為主,來陳述周遭環境和自身壓力的程度,這是很主觀的看法,並非旁人的客觀評價,因為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等,可以接受的噪音大小、熱鬧與否的標準都不同,感受到的壓力大小也會不一樣。

爺爺奶奶同住,是後援或「占用資源」?
在許多國家或文化中,爺爺、奶奶經常扮演雙薪家庭的「後援」角色,支持孩子的成長。那麼,與爺爺、奶奶同住,對孩子又會造成什麼關鍵影響呢?這個答案可能會因為情況不同,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若爺爺、奶奶的健康狀況不錯,可以幫忙家務、照顧孩子,緩解雙薪父母的壓力,家庭品質跟著提升。但萬一爺爺、奶奶是需要被照顧的一方,不但無法對孩子的教育或照顧做出貢獻,還可能占用「資源」因為父母必須把部分重心轉向照顧他們,這對小孩的影響就會是負面的。

由於近二十年以來,美國德州三代同堂家庭的比例增加四倍。專家提醒,家庭中不同的成員組成,不只影響家庭品質和幼兒語言能力表現,也對家庭社經環境和孩童心理發展產生極大變化。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