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一個高度敏感的孩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也會很有成就感。這些孩子不僅對環境反應敏銳,也對情感的感受更強烈,並且需要更多的父母的關愛與理解。
文/林欣慧 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 教授
什麼是「高度敏感孩子」?
近年來,許多人開始注意到「高度敏感」(high sensitivity)這個名詞。所謂高度敏感,是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外在刺激時,情緒感受比一般人更強烈,隨之產生的情緒反應也更大。大多數孩子在嬰幼兒階段都比較敏感,但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會逐漸學習各種情緒調節策略,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狀況。
不過,有些孩子的敏感性並不會隨著時間減弱。相對於同齡的孩子,他們更能察覺周遭環境中的細微差異,情緒也更易起伏不定。研究指出,大約有15~20%的孩子屬於這類「高度敏感孩子」,也有人叫他們「蘭花兒童」。這些孩子通常思考深入、感受細膩,觀察力和同理心也很強。不過,他們在面對改變或者壓力時,需要更長的適應期,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對他們而言非常重要。
高度敏感孩子常見的5種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高敏感孩子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行為特徵,常讓父母感到困惑或需要特別處理:
1. 情緒容易過載
敏感的孩子對情緒刺激的反應較為強烈,容易因壓力、驚嚇或挫折而感到焦慮,情緒一旦無法調節,就可能會大哭或崩潰。
2. 感官過度敏銳
刺眼的燈光、吵雜的聲音、擁擠的環境,都可能讓他感到不舒服或坐立難安。因此,外出、參加社交活動,對他們來說往往是種挑戰。
3. 社交困難
由於個性害羞、害怕被拒絕,或容易對他人的話語或表情感到受傷,高敏孩子可能會比較難主動交朋友,也容易在人際互動中感到壓力。
4. 過度自我批評
他們對自己的要求通常很高,當表現不如期待時,容易氣餒、自責,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
5. 容易被誤解
因為不容易被外人理解,這些孩子有時會被說是「太戲劇化」、「玻璃心」或「難相處」,這樣的標籤其實並不公平,也可能讓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
教養高度敏感孩子要注意的8件事
強烈的情緒感受會讓孩子更難適應生活。雖然情緒調節能力會隨著年齡逐漸增長,但高度敏感的孩子往往需要更多努力與父母的引導,才能更順利地發展出應對能力。父母可以這麼做:
1. 理解情感敏感的本質
高度敏感是孩子的一種特質而非缺點。父母若能接納這一點,更能以同理心的態度回應孩子的需求。
2. 接納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先安撫他的心情,不要直接否定。像是孩子因為跌倒而哭的時候,父母應先查看傷勢,理解他的感受,而不是說「沒什麼好哭的」。兒童心理學家埃琳諾‧巴絲(Elinor Bashe)曾指出,如果親人試圖說服孩子不要有某種感受,反而會加深他的不安全感。所以,先聽孩子說再做回應很重要。
3. 教導情緒的辨識與表達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例如「你現在看起來很難過」。同時也可以示範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我很遺憾今天不能去看阿嬤」。進一步來說,孩子也需要學習如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例如了解在公共場合哭鬧不是恰當的行為。
4. 創造安靜的環境
敏感的孩子在有規律與平穩的環境中較能維持情緒。可以在家中提供一個寧靜的小空間,搭配柔和的燈光、音樂以及規律的作息,讓孩子有機會自己放鬆。
5. 設定實際的期望
面對困難任務時,事前給予心理準備和適度的支持。例如在孩子挑戰1000片大型拼圖前,提醒「這可能會比較難,我們可以分幾天完成,累了可以隨時休息一下。」幫助他建立面對困難的彈性心態。
6. 教導應對策略
讓孩子練習掌握管理情緒的方法:
●深呼吸: 鼓勵他使用「聞花香,吹氣球」的呼吸法來放鬆。
●正向肯定:幫助孩子與自己正面對話,像是「每個人都會犯錯,只要練習就能更好」。
●數數冷靜法:利用從1數到 10 或從 100倒數到1來轉移注意力、平緩情緒。
7. 平衡支持與獨立
敏感的孩子需要保護,但也需要機會逐步建立韌性。引導他嘗試新經驗,並在過程中提供安撫與鼓勵,有助於他慢慢適應與成長。
8. 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孩子的敏感性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例如經常情緒崩潰、難以集中注意或無法與同儕建立友誼,建議諮詢兒科醫師或心理師。及早介入能幫助孩子發展更好的情緒調適能力。
撫養高度敏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同理心與理解。透過父母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學習應對的方法,並提供一個滋養身心的環境,孩子將能在支持中慢慢建立信心與韌性,更有能力從容應對這個多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