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新視野專欄】一起吃晚餐,好處比你想像多得多!

想要孩子贏在起跑點,不一定要忙著趕場上才藝班或補習班;其實,育兒的秘訣就在餐桌上。只要每天撥出一小時全家共進晚餐,就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學業表現、自信心,這樣的投資真的很划算!

文/林欣慧 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教授

現代家庭生活忙碌,很多人晚餐只能在車上草草吃個便當,就趕下一個行程。但餐桌不只是單純吃飯的地方,更是家人情感交流的場所。雖然有些人覺得坐下來共餐是件麻煩事,但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感受到,全家人一起好好吃晚餐,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幫助。
 

家庭聚餐,陪孩子健康成長

哈佛大學研究顯示,每天少用一點手機、電腦,透過一起吃飯聊天,不僅能改善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還能培養孩子更好的飲食習慣,幫助維持健康體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如果晚餐能成為一天中最輕鬆、愉快的時光,孩子就能從中學到許多。當父母專注地聽孩子說話,能強化孩子的自尊心,提高語言表達和傾聽能力。看到爸媽互相關心:「你今天過得怎樣?」「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嗎?」這些簡單的對話,不只教孩子餐桌禮儀,更是建立孩子自尊和溝通能力的好機會。

加拿大魁北克一項長期追蹤1492名兒童的研究發現,六歲時用餐環境好的孩子,到十歲時整體健康程度較高,也比較少出現身體攻擊性和不良行為。這表示穩定而溫暖的家庭用餐環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長期且正面的影響。
 

多陪孩子吃晚餐,遠離危險行為

哥倫比亞大學國家成癮與藥物濫用中心(CASA)的研究發現,與家人一起吃晚餐次數較多的青少年,他們吸煙、飲酒或使用違禁藥物的發生機率顯著降低。每週五到七次家庭聚餐的青少年,吸煙可能性降低四倍,飲酒風險也減半。此外,這些青少年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更親密,也更信任父母。

美國心臟協會2022年調查也指出,91%的家長認為固定共餐有助於減輕家庭壓力。重點不在於吃多久,而是在一起吃飯時創造溫暖的互動經驗。
 

家庭聚餐,吃出更健康的飲食習慣

經常一起吃飯有助於養成良好飲食習慣。JAMA Network Open 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家人一起進餐與改善整體飲食習慣有關。父母可以展現健康飲食行為,讓孩子效法父母的選擇。

家庭聚餐時食用各種營養食品,父母樹立正面的典範,鼓勵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根據營養與飲食學會的研究,參與家庭聚餐的孩子會攝取更多水果、蔬菜、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減少飽和脂肪和零食的攝取,也少喝汽水。所以,家庭聚餐與降低兒童肥胖率有關,也有助於體重管理。
 

親子交流,孩子自信與防霸凌的保護網

家庭聚餐不僅促進身體健康,也能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質。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兒童健康中心的專家表示,固定的家庭聚餐帶來安全感和歸屬感,能讓孩子更有自信,並預防心理問題。研究顯示,有良好家庭聚餐經驗的孩子,在學習成績、社交技巧和壓力處理上表現更佳。2015年加拿大研究更指出,經常家庭聚餐的青少年,能有效降低飲食失調、酗酒、憂鬱、焦慮和自殺傾向等風險,尤其對青少女的效果更顯著。

霸凌問題日益嚴重,許多父母渴望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美國醫學會兒科雜誌》調查19,000名青少年後發現,每週至少四次與家人共進晚餐的孩子,較少出現霸凌問題。研究指出,這可能與親子間頻繁而開放的溝通有關。

總而言之,家庭聚餐對孩子的身體、心理和社會發展都有深遠影響。不妨從今天起,多安排一點時間陪孩子好好吃頓晚餐,讓全家更幸福,也替孩子的未來儲備更多身心健康的能量!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