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專注力、學習準備狀態,都是學業成功的催化劑

隨著學校與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國外新研究支持將幸福感納入課程與評量的核心,因為學業成就與情緒和心理準備度密不可分,孩子的情緒、專注力、學習準備狀態,與成績好壞同樣重要。
 


編譯/江秀雪

恆心、自信和專注力是學習準備完成的基礎,孩子有沒有準備好要開始學習的心態?有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有沒有學習動力?都十分重要。因此,恆心、自信和專注力是學業成功的催化劑。

南澳洲大學的研究以2016–2019 年間的 《南澳洲幸福感與參與度調查(WEC)》 數據, 審視215,000名澳洲4-10年級學生的學習狀態後認為:每位學童的學習情況快慢都不同,符合個別需求的學習方式才能達到最大的學習成果,這其中,確定孩子是否準備好開始學習就很重要。研究人員發現,學生的幸福感——尤其是學習準備度——在標準化測驗中的表現扮演關鍵角色

學校應該要建立每個學生的學習檔案、評量學生的心理跟情緒發展、是否能集中注意力、願意接受挑戰、有自信可以成功、有好的學習習慣、有沒有學習動力。將幸福感指標與傳統成績一併納入。

教育不只是成績好壞,應朝向全人發展模式,同時培養學術與情緒能力。學校的責任不僅在教導學科,也需要幫助學生有長期學習的好習慣和動力,是一項人生課業的永久學習。

教育澳洲政府因此已經投資五千萬教育經費,增加一百名心理專業輔導師至各級學校,以期能協助學生有更健康的學習狀態。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