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故我在!分齡生活遊戲提案

您常因為不知道陪孩子玩什麼,而感到困擾或內疚嗎?透過資深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眼光,最平凡的生活互動也可以轉化為各種遊戲。邀請爸媽一起學習,如何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陪孩子玩出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

萬人調查揭密.完整專題▶️每個孩子都是玩咖!解讀2-8歲遊戲行為的發展密碼

文/陳澤佩 信誼基金會附設幼兒園前園長

身為老師或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勇敢自信、主動積極,專心學習並肯努力、有毅力,與人相處融洽,長大後能夠負責任地面對各種挑戰。然而,在和家長的互動中,常聽見他們訴說著對孩子未來發展的擔憂。或許是少子化改變了現代的教養模式,也可能是現今孩子的生活中充斥著過多過快的感官刺激,以致於他們在許多能力的發展上似乎慢了一些。

事實上,孩子能力的養成並非一蹴可幾,這些重要的能力通常不是用大人的「教導」所能快速培養出來的,而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與遊戲中自然「玩」出來的。我們常說,成人的世界是「我思,故我在」,而孩子的世界則是「我玩,故我在」。遊戲是他們發展能力、學習知識、探索世界的最佳方式。

為了幫助家長更輕鬆地陪伴孩子、發現遊戲的樂趣與價值,我們依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特別規劃出 9 款簡單又有趣的生活遊戲提案:
1~3歲 從日常遊戲探索與感受
這階段的孩子開始發展自我意識,口中常念著:「我自己來!」如果家長能創造機會,將吃飯、拿東西、收拾玩具等生活小事變成有趣的遊戲,孩子的參與感會更高,並逐步累積自信與動機。

生活自理遊戲

讓孩子親自動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玩法:請孩子擔任家中的「小幫手」,如拿著小袋子幫忙買水果、餅乾,或讓孩子練習拿湯匙吃飯,穿鞋子時也可把鞋子當作「小汽車」,用誇張有趣的語氣鼓勵他:「哇,你的腳停進鞋子的車庫裡囉!好棒!」
🔸小提醒:孩子動作難免笨拙、速度慢,不小心掉滿桌飯菜或穿不好衣褲時,請先鼓勵再協助整理,讓孩子保持自信慢慢練習,就會越來越熟練。

小小清潔隊員
透過遊戲,讓孩子感覺到整理是一件有趣的事,同時學習愛惜物品、維護環境整潔。
🔸玩法:大人可以哼著垃圾車的音樂,邀請「小小清潔隊員」幫忙收拾、分類玩具,這類的角色扮演遊戲,孩子總是玩得不亦樂乎。
🔸小提醒:使用容易辨識與分類的收納箱或籃子,保持遊戲過程輕鬆、愉快,重點在享受整理的過程,協助孩子建立好習慣。

堆積木,哇!倒了
孩子喜歡把積木疊高,再一股腦兒地全推倒,在反覆「破壞與重建」的過程中,感到滿足與快樂。
🔸玩法:陪著孩子自由進行疊高、排列、推倒再重來的過程。大人可以適時回應,例如:「你疊得好高喔!」「哇,倒下來了,好好玩,再來一次!」
🔸小提醒:選擇適合孩子抓握、沒有尖銳邊角的大型積木,避免在遊戲中受傷。


3~6歲 社交與思考力的起點
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交朋友,也愛玩團體遊戲,熱衷當大人的「小幫手」。爸媽可陪孩子玩桌遊、猜謎遊戲或文字接龍,或在生活中安排適合的任務,讓孩子從中發現自己的能力與優勢。

家庭小班長

孩子特別喜歡幫忙,透過「小班長」遊戲,能滿足他們的參與感與成就感。
🔸玩法:請孩子擔任一天的「家庭小班長」,負責完成1~2項簡單家事(例如:餵寵物、澆花、餐後收碗筷),並提醒家人完成各自的任務。結束後,可請孩子向全家「報告成果」,接受大家的掌聲鼓勵。
🔸小提醒:任務設計要簡單,過程中請給予肯定多於糾正,重點是讓孩子願意參與及嘗試,並體會帶領大家的樂趣,而非追求完美結果。

猜謎大挑戰
這階段孩子想像力豐富也喜歡說話,隨處可玩的猜謎遊戲,讓等待時間更有趣。
🔸玩法:輪流在心裡想一個物品,讓對方透過問題(如:「可以吃嗎?」「家裡有嗎?」)來猜猜看答案是什麼,大人可適時提示:「夏天很需要」、「打開就會很涼快」,猜中後就輪流換人出題,增加互動樂趣。
🔸小提醒:題目盡量貼近孩子生活經驗,保持輕鬆有趣,避免題目太困難而讓孩子失去興致。

公園探險隊
孩子往往充滿活力,需要多透過戶外探索,讓孩子感受挑戰身體能力的樂趣。
🔸玩法:陪孩子一起挑戰攀爬架、溜滑梯等遊具,可以假裝是「探險隊員」,和孩子輪流當隊長,帶領彼此完成任務,每完成一次,可以跟孩子擊掌慶祝:「我們成功了!」
🔸小提醒:遊玩時注意安全,適時給予鼓勵;避免強迫孩子做太難或超出能力的動作,讓孩子在安全範圍內自由嘗試。 


小學階段 培養自主與堅持力
這階段的孩子變得忙碌,要面對各種作業與任務,也需要學習規劃時間、與人合作。這時期的生活遊戲,可加入任務與挑戰元素,幫助孩子練習目標設定、自我管理與負責任。

我的生活計畫

透過簡單的計畫表,孩子可以安排週末假期或放學後的時間,讓生活更有條理。
🔸玩法:和孩子一起列出想做的事,再用表格記下每天的安排,例如:寫功課、玩樂高、打球、做美勞、參加營隊等。鼓勵孩子自己決定順序與時間,完成後可打勾或貼貼紙紀錄。🔸小提醒:目標不宜過多、過難,重點是讓孩子嘗試規劃與執行,並在過程中感受到掌控感與自由的樂趣。

放學小冒險
走出家門找尋「指定目標」,可以幫助孩子紓解整天學習的壓力,增加生活趣味。
🔸玩法:出門前請孩子選幾個任務目標,例如:「找一間有亮燈的店」或「找到黃色的東西」等。請孩子扮演小偵探,大人陪走並幫忙出題。完成任務後,用畫圖或照片記錄下來,回家說說今天找到的「線索」。
🔸小提醒:活動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內,選擇住家附近熟悉又安全的路線。

戶外活動日
如果大人放假在家也是盯著3C,孩子自然會模仿;與其強硬地「拿走手機」,不如給予更能引起孩子興趣的選項。
🔸玩法:可選擇露營、騎腳踏車、爬小山、野餐,或去孩子感興趣的展覽、博物館。有時也能玩簡單的尋寶遊戲,讓孩子一起規劃與執行。
🔸小提醒:安排活動前可詢問孩子的想法,讓他有參與感。外出時,大人請放下手機,給孩子完整的陪伴與關注。


遊戲本身雖然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卻也需要成人適時的參與和引導,才能真正發揮出最佳的效果。當爸媽願意專心地、真心地投入孩子的遊戲,不僅讓孩子感受到陪伴與愛,也能延伸孩子投入遊戲的時間、豐富他們的遊戲經驗,使專注力、責任感、主動性與自信等能力自然萌芽茁壯,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穩固的基礎。

現在,就依照孩子的年齡,挑一種與孩子一起玩玩看吧!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