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常因為不知道陪孩子玩什麼,而感到困擾或內疚嗎?透過資深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眼光,最平凡的生活互動也可以轉化為各種遊戲。邀請爸媽一起學習,如何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陪孩子玩出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
讓孩子親自動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玩法:請孩子擔任家中的「小幫手」,如拿著小袋子幫忙買水果、餅乾,或讓孩子練習拿湯匙吃飯,穿鞋子時也可把鞋子當作「小汽車」,用誇張有趣的語氣鼓勵他:「哇,你的腳停進鞋子的車庫裡囉!好棒!」
🔸小提醒:孩子動作難免笨拙、速度慢,不小心掉滿桌飯菜或穿不好衣褲時,請先鼓勵再協助整理,讓孩子保持自信慢慢練習,就會越來越熟練。
小小清潔隊員
透過遊戲,讓孩子感覺到整理是一件有趣的事,同時學習愛惜物品、維護環境整潔。
🔸玩法:大人可以哼著垃圾車的音樂,邀請「小小清潔隊員」幫忙收拾、分類玩具,這類的角色扮演遊戲,孩子總是玩得不亦樂乎。
🔸小提醒:使用容易辨識與分類的收納箱或籃子,保持遊戲過程輕鬆、愉快,重點在享受整理的過程,協助孩子建立好習慣。
堆積木,哇!倒了
孩子喜歡把積木疊高,再一股腦兒地全推倒,在反覆「破壞與重建」的過程中,感到滿足與快樂。
🔸玩法:陪著孩子自由進行疊高、排列、推倒再重來的過程。大人可以適時回應,例如:「你疊得好高喔!」「哇,倒下來了,好好玩,再來一次!」
🔸小提醒:選擇適合孩子抓握、沒有尖銳邊角的大型積木,避免在遊戲中受傷。
孩子特別喜歡幫忙,透過「小班長」遊戲,能滿足他們的參與感與成就感。
🔸玩法:請孩子擔任一天的「家庭小班長」,負責完成1~2項簡單家事(例如:餵寵物、澆花、餐後收碗筷),並提醒家人完成各自的任務。結束後,可請孩子向全家「報告成果」,接受大家的掌聲鼓勵。
🔸小提醒:任務設計要簡單,過程中請給予肯定多於糾正,重點是讓孩子願意參與及嘗試,並體會帶領大家的樂趣,而非追求完美結果。
猜謎大挑戰
這階段孩子想像力豐富也喜歡說話,隨處可玩的猜謎遊戲,讓等待時間更有趣。
🔸玩法:輪流在心裡想一個物品,讓對方透過問題(如:「可以吃嗎?」「家裡有嗎?」)來猜猜看答案是什麼,大人可適時提示:「夏天很需要」、「打開就會很涼快」,猜中後就輪流換人出題,增加互動樂趣。
🔸小提醒:題目盡量貼近孩子生活經驗,保持輕鬆有趣,避免題目太困難而讓孩子失去興致。
公園探險隊
孩子往往充滿活力,需要多透過戶外探索,讓孩子感受挑戰身體能力的樂趣。
🔸玩法:陪孩子一起挑戰攀爬架、溜滑梯等遊具,可以假裝是「探險隊員」,和孩子輪流當隊長,帶領彼此完成任務,每完成一次,可以跟孩子擊掌慶祝:「我們成功了!」
🔸小提醒:遊玩時注意安全,適時給予鼓勵;避免強迫孩子做太難或超出能力的動作,讓孩子在安全範圍內自由嘗試。
透過簡單的計畫表,孩子可以安排週末假期或放學後的時間,讓生活更有條理。
🔸玩法:和孩子一起列出想做的事,再用表格記下每天的安排,例如:寫功課、玩樂高、打球、做美勞、參加營隊等。鼓勵孩子自己決定順序與時間,完成後可打勾或貼貼紙紀錄。🔸小提醒:目標不宜過多、過難,重點是讓孩子嘗試規劃與執行,並在過程中感受到掌控感與自由的樂趣。
放學小冒險
走出家門找尋「指定目標」,可以幫助孩子紓解整天學習的壓力,增加生活趣味。
🔸玩法:出門前請孩子選幾個任務目標,例如:「找一間有亮燈的店」或「找到黃色的東西」等。請孩子扮演小偵探,大人陪走並幫忙出題。完成任務後,用畫圖或照片記錄下來,回家說說今天找到的「線索」。
🔸小提醒:活動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內,選擇住家附近熟悉又安全的路線。
戶外活動日
如果大人放假在家也是盯著3C,孩子自然會模仿;與其強硬地「拿走手機」,不如給予更能引起孩子興趣的選項。
🔸玩法:可選擇露營、騎腳踏車、爬小山、野餐,或去孩子感興趣的展覽、博物館。有時也能玩簡單的尋寶遊戲,讓孩子一起規劃與執行。
🔸小提醒:安排活動前可詢問孩子的想法,讓他有參與感。外出時,大人請放下手機,給孩子完整的陪伴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