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不住?專家教你用桌遊輕鬆練專注

孩子常坐不住、東張西望嗎?其實只要一盒適合的桌遊,加上一些有效的陪玩技巧,就能讓孩子在遊戲中自然培養專注。如何選遊戲?怎麼陪孩子玩更有效?讓專家來告訴你!


文/陳介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桌遊教養全攻略》作者)

你是否也曾遇過這種情況:孩子在餐桌前坐不到三分鐘就開始東張西望,剛剛才講過的事情轉頭就忘?這些現象其實都與注意力有關。注意力是孩子學習的基礎能力,要能專心,才能有效地吸收資訊。而桌遊,正是提升孩子注意力最簡單、有趣的方法。

市面上桌遊琳瑯滿目,家長應該如何挑選適合訓練注意力的遊戲?以下將介紹兩大類型桌遊:「快速集中注意力」與「持續維持注意力」,並提供實用的陪玩技巧。

「集中性注意力」桌遊推薦:快速專注、反應加倍!

「集中性注意力」是指孩子能將心思聚焦在單一任務上的能力。在桌遊中,競速配對類、圖案辨識類與操作類遊戲三種類型桌遊,都是練習「專心看、專心找、專心做」的好工具。

(一)競速配對:專注 × 反應力
這類遊戲如《德國心臟病》、《神偷對決》,玩法通常是翻開卡片,所有玩家搶先找出與卡片資訊相符的項目。這種「誰先找到誰得分」的機制,會讓孩子產生緊張又興奮的情緒,主動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

(二)圖案辨識:視知覺 × 分類邏輯
如《嗒寶》、《閃靈快手》等遊戲,強調觀察與判斷,孩子需要快速從圖形、數字、顏色中找出符合規則的組合。遊戲過程可訓練視覺掃描能力,提升分類歸納能力及專注力。

(三)操作遊戲:手 × 腦
《疊疊樂》、《超級犀牛》等操作類桌遊,要求孩子專注控制手部動作,像是疊積木、搬動物件、操作平衡結構等,稍不專心就會「砰」的一聲倒塌,孩子自然不敢鬆懈。

這一類節奏緊湊、刺激強烈的競速遊戲,雖然能幫助孩子快速進入專注狀態,但往往伴隨高度的刺激與緊張,玩久了容易疲憊,甚至過度亢奮,對於長時間維持專心地練習幫助較小。因此,我們也推薦下面這類需要「持續性注意力」的遊戲。

「持續性注意力」桌遊推薦:養成專注好習慣

「持續性注意力」是指孩子能夠長時間穩定地專注在一項活動上的能力。想幫助孩子練習持續性注意力,可以選擇遊戲時間稍長、需要運用較多思考的桌遊,例如:《Blokus》、《推推松鼠》等,玩法中包含了規畫路徑、空間判斷、策略安排和分數累積等要素,能幫助孩子靜下心來思考,這種「慢慢玩、慢慢成就」的學習節奏,正是培養持續專注力的好方式。

當然,這類遊戲在一開始可能對孩子來說有點複雜,需要引導與耐心。建議家長可以先從桌遊標註的年齡,比孩子實際年齡小一點的遊戲開始,不妨先觀察孩子的理解與反應,如果覺得太難或過於簡單,可以再調整規則、或採進階玩法。一般來說,大多數孩子只要反覆練習幾次、熟悉規則之後,就能慢慢享受這類遊戲的節奏與深度,專注力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自然培養起來。

桌遊怎麼陪?三招簡單技巧,讓孩子更專注!

陪玩不只是坐在孩子旁邊「陪他玩完一場就好」,更重要的是「怎麼陪」。提供三個簡單的方法,讓你在玩桌遊的同時,也能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一)邊玩邊學:專注力最自然的養成方式
許多家長會急著一開始就把整套規則講清楚,期待孩子「聽懂再開始玩」,但這往往讓孩子一開始就興趣缺缺。不妨採取「邊玩邊學」的方式,隨著遊戲進行,讓孩子在實際操作中自然理解規則。這樣,他們不必一次記住全部內容,只要根據眼前的情境做出決定即可,學習起來輕鬆又直覺。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過程中會自然產生動機與探索慾望:「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我這樣做可以嗎?」,讓孩子「帶著問題學習」,大大提升了參與的意願,也更容易維持注意力。

(二)用語言強化「好的注意行為」
在一場遊戲中,輸贏看似重要,但其實「指出孩子哪裡做得好」可以帶給孩子更多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專注力回饋。
家長可以這樣說:
「你剛剛等到別人都做完才翻牌,很棒喔!」
「這一回合你整個人都超專心的,媽媽看到你很認真!」
這些具體的正向語言會讓孩子知道,專心這件事,是會被看見、被肯定的。他們會更有動機維持這樣的表現。

(三)尊重孩子的決定,不「指導」也不「接手」
當孩子出錯時,大人常會忍不住想「教一教」,結果反而讓打壞孩子的興致,甚至讓他失去遊戲動機。其實孩子在遊戲裡輸了,並不會有真實的懲罰,因此可以放心地讓他自己經歷失敗,再引導他去思考:「你覺得下次可以怎麼做得更好?」這種經驗反而能培養孩子的自我調整力,進而穩定注意力。請記得,遊戲是最安全的學習空間。

用桌遊,幫孩子找回專注的力量

注意力需要長時間的養成,尤其現在孩子受到3C產品影響,注意力更難持久。當孩子坐不住時,別急著責備他,不妨問問自己:「我可以用什麼方法,讓他想要專心?」也許,一場遊戲就可以打開孩子的注意力與學習潛能。透過桌遊或閱讀等活動,營造情境,給予練習機會和正向鼓勵,孩子一定會逐漸進步!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