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孩子的安全意識

從孩子脫離襁褓練習走路開始,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常不知不覺地脫口大喊「小心!」正因為生活環境中很多的設備或設施,並非專為兒童所設計,因此,他們必須學著過大人的生活,開關厚重高大的門、踏上大步跨階的樓梯,亦或是使用過大而鋒利的工具……。又因為孩子的好奇心使然,讓他們只要一有機會,就想要嘗試平常被禁止的活或是用品。

文/陳澤佩│信誼基金會附設實驗托兒所所長

常常聽到有媽媽抱怨「越是叫他不要碰,他就越是要去碰……。」「因為不想讓他拿到,把東西放得高高的,沒想到趁我不注意,他還是站到小椅子上去搆……。」這正是最常見大人面對或處理孩子危險環境或物品的方式,只要大人覺得有危險的東西,大多採取藏起來,或是由大人先幫忙處理好,亦或是以禁止進入的方式,讓孩子趨避這些有可能造成傷害的地方,這樣一來,孩子就可以在大人的掌控之中,把觸碰危險的機率降到最小。

然而,在保護越周密、所有環境皆安全中長大的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也相對的較為薄弱,孩子在「不可以」的狀況下長大,缺乏了解「不可以」背後的原因,一但脫離了情境,所有的安全意識也就蕩然無存。

要如何幫孩子建立安全的意識呢?安全意識是靠日積月累的經驗中獲得,就算是大人,偶而也會因為一時不小心或太大意而受傷,更何況是孩子,因此讓孩子有嘗試的機會,並在過程中提供他們正確的操作技巧,以及在受傷時的因應之道,即是建立安全意識最好的方法。以下提供一些孩子學得安全意識的生活實例:

使用廚房時
小一點的孩子,要讓他遠離廚房,以免他被刀切傷、被火燙著。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一起進廚房,添適合孩子使用的刀具、烤盤與防燙手套,一起切水果、烤蛋糕,但是,插電、開火仍然需要由大人代勞,不小心燙傷了,記得要沖冷水再尋求幫忙。

使用電器時
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在大人身旁觀察如何修理家電。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使用螺絲起子拆卸玩具、更換電池,記得電池要回收而且要洗手。

使用門鎖時
小一點的孩子,要把家裡的喇叭鎖加上護套,以免他被反鎖。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透過每次到百貨公司上不同廁所的機會,教會他開關每一種門鎖的方法,並且告知他如果不小心真的打不開,可以大聲求救,一定有人會來幫忙。

開關門時
孩子小時候,用門擋防止夾傷。等孩子長大一些,繼續使用門擋,但要提醒孩子不止門會夾傷,門框、抽屜都有可能會讓手受傷,夾傷時可以用冰敷減低疼痛,如果有傷口就要擦藥包紮。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還可以一起討論新聞報導中不小心被果凍噎到、拿著叉子奔跑戳傷鼻子的意外;我們也可以討論電梯門上那張「螃蟹夾手」的警告標示,與捷運牆面上鞋帶、裙子過長會夾入手扶梯的提醒。跌倒摔跤之後,他走路會更加小心,打翻弄壞之後,他做事會更加警醒,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幫孩子建立正確的知識與安全意識,未來的路就可以走得更放心、順暢。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