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聲細語,呵護寶寶聽力:專家警告,日常噪音可能影響寶寶的聽覺發展

朋友送來新玩具,媽媽拿起玩具逗小貝,發現新玩具發出的聲響雖然細微,但卻很能吸引小貝的注意,可見寶寶的聽力是多麼敏感。美國兒科學會提醒,嬰兒的聽道較狹窄,高頻率的聲音更容易造成損害。因此,比起發出大聲響的玩具,細微的聲音更受寶寶喜愛,也更適合他們。

寶寶從一出生就打開耳朵
新生寶寶即使視力範圍有限,還不太能聚焦,但是聽力發展方面早已經對不同的聲音很有反應。比如說,媽媽正抱著寶寶餵奶,這時如果有人走過來跟媽媽打招呼,或是對著寶寶逗弄:「寶寶乖乖喝,快快長大喔!」喝奶喝得正起勁的寶寶很可能就停了下來,彷彿在聆聽大人說話,等周邊沒動靜了才繼續吸吮。

這也意味著,日常生活中一些聽似平凡的聲音,例如街道上的車流聲、背景播放的電視聲,甚至某些玩具的聲音,可能對孩子的聽力帶來潛在威脅。

分階段提供寶寶聽覺刺激
想要瞭解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或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刺激,爸媽可隨著寶寶的發展階段來關注:

● 新生寶寶:小寶寶對巨大的聲音會因嚇一跳而眨眼或睜大眼睛,像鞭炮或喇叭聲都會造成過度刺激;當你輕聲說話時,他比較容易安定,若是很大聲說話,他就會顯得焦躁不安,因此照顧新生寶寶需要對他輕聲說話、唱歌,還可以試著分別靠近左右耳朵說話,讓他感覺到不同方向傳來的聲音。

● 6個月大:這個階段的寶寶不但會聽別人發出的聲音,也喜歡聽自己發出的聲音。他很注意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聲音,並且會尋找在視線範圍外的聲響(例如︰小狗叫);牙牙學語的他,聽到熟悉的兒歌和自己的名字都會感到開心。爸媽除了多跟他說話、唱歌,還可提供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如:手搖鈴、小樂器,讓他壓擠玩弄。

● 1歲大:寶寶能模仿簡單而熟悉的聲音,例如︰學咳嗽、學小狗叫。他對自己的名字已經很清楚,也能聽懂簡單的指令,知道「不可以」、「不要」、「再見」的意思,並做出反應。爸媽跟孩子對話時要注意音量,生活中也要減少接觸噪音,一般說來,60分貝左右是安全的聲音(如:談話聲),70分貝以上就要注意警戒(如:汽機車發動聲或喇叭聲),超過85分貝就是有害聽力的危險範圍了(如:鞭炮、廟會鑼鼓),必須防範。

總之,為了寶寶的聽覺健康,家長需要更加留意日常生活中可能帶來威脅的聲音,並根據寶寶的不同發展階段,提供適當的聽覺刺激。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