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規矩了,怎麼辦?

我的孩子各方面看起來都還不錯,就是太規矩了。平日,他會因別人不規矩而生氣,不論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他都很愛管,甚至連爸爸的一言一行他也很在意。我該怎麼辦才好?

Q:我的孩子還不滿四歲,各方面看起來都還不錯,就是太規矩了。平日,他會因別人不規矩而很生氣,不論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他都很愛管,甚至連爸爸的一言一行他也很在意。爸爸覺得真受不了這個孩子,我該怎麼辦才好?

A:
  從您的描述中,我們彷彿看到一個認真又固執的孩子,他對於「規矩」的堅持,並未獲得讚賞,反而演變成困擾。

  在這兒,我們首先得回想一下,孩子的規矩是如何建立的。

  「規矩」,籠統地來說,就是行為規範。而這些規範一方面來自於父母的耳提面命、諄諄教導,一方面則來自於父母日常行為表現的潛移默化。比如說:大人教導孩子如何把鞋子擺整齊,而自己平日出入家門也確實做到,孩子就會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吸收,清楚這項規矩,並學習、模仿大人的行為,逐漸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行為模式。

  孩子顯得太規矩,除了與先天氣質有關外,最主要的還是由於父母的管教方式、管教態度。父母可以留意一下:自己是否過於要求完美?平日對孩子是否處處設限?當孩子不守規矩時是否會嚴厲斥責?在孩子面前是否會常表現出對人、對事的批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孩子不但自我要求,還那麼好管閒事,一副主持正義的樣子。

  其實,孩子所做的,正是嘗試建立一個一致性的原則,他推己及人,不論要求自己與要求別人,都採用同一個標準與方法。他還不那麼清楚,在大人的世界裡,處理人際關係與周遭事物,除了原則之外,還摻雜著人情之別、親疏之分,甚至有長幼尊卑之序。

  事實上,孩子所表現的「太規矩」,是率真而可愛的。社會上也需要多一些能直言、能維護公共秩序的人。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扼殺了孩子這份剛萌芽的心意。

  建議您在引導孩子時,用同理的語句、態度,幫助他諒解別人的行為,紓解他的情緒,例如:「小弟弟亂跑,你怕他跌倒,想要教他是嗎?」

  同時,多用正面友善的態度示範處理技巧,比如說:「請你排隊」、「請小聲一點」,讓孩子學習以積極堅定的語句,替代責備的口氣。

  至於爸爸老是被孩子叨唸,請您一方面向爸爸解釋,孩子在成長的歷程需要仰賴爸爸的示範,鼓勵爸爸改善某些不妥的言行;一方面還得運用媽媽的魅力,讓孩子能夠「同情」爸爸,「原諒」爸爸的行為,並宣揚爸爸的優點,以調整父子關係。如此一來,孩子「太規矩」的困擾,就可以均衡一下了。


本文摘錄自《學前教育月刊》1994年6月號,p.42

最新觀點

會員限定服務

親子共讀推薦

最新活動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