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有肝膽疾病,可能有哪些症狀表現?
小孩子有肝膽疾病,可能有哪些症狀表現?
嬰兒時期較為常見的肝膽疾病,包括「嬰兒膽汁滯留症」。造成膽汁滯流的可能原因很多,包括膽道閉鎖、膽道囊腫、感染性新生兒肝炎、持續性肝內膽汁滯留、代謝性肝臟疾病等等。這時寶寶可能依情況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包括灰白便或淡黃色大便、黃疸(眼白及身體變黃)、肝臟、脾臟腫大引起的腹脹、食慾不好、腹部腫塊、身體搔癢、體表靜脈血管明顯、消化道出血(血便或吐血)等。另外,嬰幼兒時期若有肝臟腫瘤,有時不見得有明顯症狀,可能是無意中摸到腹部有腫塊而發現。至於病毒性肝炎(例如B型肝炎,C型肝炎),則可能需要藉由家族史資料加上病毒標記的偵測才能確切診斷出來。
認識膽汁滯流症
新生兒黃疸相當常見,大多會在兩週內消退,亦即所謂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屬非肝膽疾病引起的黃疸。但有些嬰兒在出生兩週之後,仍然有持續性的黃疸,許多家長以為是哺餵母乳引起的黃疸,因而不以為意。然而這其中有一部份是「膽汁滯流性黃疸」,是肝膽疾病所引起的黃疸。
母乳哺育所造成的延長性黃疸相當常見,其血中非結合型膽紅素會升高。而膽汁滯流性黃疸,則血中結合型膽紅素昇高。
膽汁滯流症可分為:
1. 肝外膽汁滯流症:肝外膽汁滯流症最常見的是膽道閉鎖、膽道囊腫等需外科手術矯正構造之疾病。膽道閉鎖的嬰兒其大便往往是淡黃色或灰白色,所以小心觀察黃疸嬰兒的大便,可以幫助膽道閉鎖或其他膽汁滯流症嬰兒的早期診斷。
2. 肝內膽汁滯流症:肝內膽汁滯流症的嬰兒大便可能是黃色、綠色、淡黃色,甚至灰白色。這視其大便中膽汁排出量之不同而異。肝內膽汁滯流症可能因為肝炎、代謝性肝疾病、漸進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滯流症(PFIC)、肝內膽管稀少等原因所引起。
膽汁滯流症若不治療,長期會引起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導致生長遲緩及骨質疏鬆、夜盲症、流血不止或瘀血及神經症狀;肝硬化及門脈高壓,導致腹水、消化道出血、皮膚癢等合併症。
本文由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 提供
認識膽汁滯流症
新生兒黃疸相當常見,大多會在兩週內消退,亦即所謂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屬非肝膽疾病引起的黃疸。但有些嬰兒在出生兩週之後,仍然有持續性的黃疸,許多家長以為是哺餵母乳引起的黃疸,因而不以為意。然而這其中有一部份是「膽汁滯流性黃疸」,是肝膽疾病所引起的黃疸。
母乳哺育所造成的延長性黃疸相當常見,其血中非結合型膽紅素會升高。而膽汁滯流性黃疸,則血中結合型膽紅素昇高。
膽汁滯流症可分為:
1. 肝外膽汁滯流症:肝外膽汁滯流症最常見的是膽道閉鎖、膽道囊腫等需外科手術矯正構造之疾病。膽道閉鎖的嬰兒其大便往往是淡黃色或灰白色,所以小心觀察黃疸嬰兒的大便,可以幫助膽道閉鎖或其他膽汁滯流症嬰兒的早期診斷。
2. 肝內膽汁滯流症:肝內膽汁滯流症的嬰兒大便可能是黃色、綠色、淡黃色,甚至灰白色。這視其大便中膽汁排出量之不同而異。肝內膽汁滯流症可能因為肝炎、代謝性肝疾病、漸進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滯流症(PFIC)、肝內膽管稀少等原因所引起。
膽汁滯流症若不治療,長期會引起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導致生長遲緩及骨質疏鬆、夜盲症、流血不止或瘀血及神經症狀;肝硬化及門脈高壓,導致腹水、消化道出血、皮膚癢等合併症。
本文由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