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孩子的攻擊行為?

4-6歲孩子的攻擊行為?
為何孩子有暴力行為?
進入幼兒園的孩子一塊兒玩時,經常會出現爭吵的情況。一般的情形是,男孩子會出現肢體上的衝突,而女孩子則較常「動口」-說些不客氣的話或互相嘲諷。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這個時期的孩子具有侵略或攻擊性是很平常的,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雖然知道打人,或以推、拉同伴來發洩自己的憤怒或不滿是不對的,卻不知道如何「好好說」來宣洩情緒,所以當他們動「手」或動「口」的時候,通常都顯得粗暴無理或用盡諷弄的字眼。

因此,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們為什麼會出現這類似的暴力行為呢?
1. 用以表達情緒:孩子不知道如何用言語紓解自己內在的憤怒和挫折感,就會用摔東西,甚至欺負弟妹、虐待小狗來出氣!如果沒有適當的引導他們運用和緩的方式來表達意思,久而久之自然會塑造成孩子以暴力行為發洩的壞習慣。
2. 用來操縱情勢:當孩子想要的東西用言語表達無法得到,他可能就會以暴力行為來控制、威脅心理和體型較弱的一方,然後就可以獲得他想要的東西。
3. 報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種有仇必報的態度,也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觀念。

引導孩子有話好說
暴力行為是學習而來、不是天生來的瀟灑,且形成的時間絕非一兩天,我們平時應多注意孩子的言語行為、心理狀況和生活細節,如果發現孩子喜歡以攻擊方式來面對別人時,您的引導將幫助他們學習控制自己衝動的攻擊行為。
一、 讓孩子自己尋找解決方法
當孩子們發生爭論時,父母先別急著當「法官」。讓孩子們一一說出當時的情況,並確定他們彼此瞭解且同意對方的說法,然後要求孩子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
二、 示範正確的行為
父母如果待人恭敬有禮,有衝突時採取的是溫和而理性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只發洩自己的怒氣,這樣對孩子將有很正面的示範作用。
三、 嚴慎對待口語的傷害
引導孩子體會某些字眼加諸在身上的感受,例如︰「你是個醜八怪」、「我討厭你」,孩子可以學習不對人惡言相向。
四、 允許規範內的適度攻擊遊戲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間的「捉對廝殺」遊戲可以讓孩子發洩攻擊衝動,同時體會「被害人」的感受,是很好的宣洩情緒和精力的方法。

何時尋求專業的協助?
透過父母的正確引導與遊戲策略,孩子應該可找到表達與發洩自己情緒的方式,且不會表現出傷害別人的攻擊行為,對孩子社會技巧的成熟與人際關係的擴展都有所幫助。

不過,如果孩子仍然經常出現攻擊行為,對父母或其他人做出傷害的舉動長達半年或更久,這時,也許你需要更專業的協助。帶孩子去找精神科或兒童身心發展的專科醫師,以獲得正確有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