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EP75近視控制怎麼做?散瞳劑、角膜塑型片、兒控眼鏡大解析- Feat. 馬偕兒童眼科莊怡群醫師

什麼!6歲前近視不能點散瞳劑?

孩子近視,不只是戴眼鏡這麼簡單!如果控制不當,度數不僅會愈來愈深,甚至可能變成高度近視!然而,近視控制一定要點散瞳劑嗎?會有什麼副作用?還有別的選擇嗎?

本集《兒醫聊健康》再度邀請馬偕兒童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莊怡群,深入解析近視控制的關鍵,為什麼要提早預防、哪些生活習慣會加重近視風險,以及目前有哪些安全、有效的治療選項?莊醫師將從專業角度分析各種近視控制方法的利弊,幫你做出最安心的決策,有效延緩孩子近視加深。

更多護眼知識,歡迎參考【專題】守護寶貝的視力,爸媽必學的護眼關鍵。

節目名稱:近視控制怎麼做?散瞳劑、角膜塑型片、兒控眼鏡大解析
主 持 人:親子作家-碧安朵
專家來賓:莊怡群醫師|馬偕兒童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本集節目重點
✅近視會遺傳嗎?高度近視父母如何降低孩子風險
✅預防近視最關鍵原則:用眼習慣、戶外活動(曬太陽)、減少3C
✅沒時間帶孩子戶外活動?「望遠凝視」在家也能做!
✅別輕忽姿勢不良對孩子視力發展與骨骼的傷害
✅一定要點散瞳劑嗎?副作用有哪些?濃度至關重要
✅角膜塑型片是什麼?與近視控制日拋型有何差異?
✅兒控眼鏡真的有效嗎?跟一般眼鏡差別在哪裡?

收聽平台
APPLE   KKBox   Spotify   SoundOn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台灣兒童近視問題嚴重,已是全球近視盛行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台灣幼兒園大班近視率已接近10%,小學一年級超過20%,小學六年級更達到70%。高度近視比例也逐年攀升,對學童視力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因此近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莊怡群醫師在節目中告訴父母,近視控制不只是醫療處置,更是一場長期的生活管理。從用眼姿勢、閱讀習慣,到戶外活動與作息安排,每一個日常環節都在影響孩子眼軸的發展。一旦出現近視,應由眼科醫師評估孩子的年齡與配合度,選擇最適合的控制方式,例如:低濃度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日拋隱形眼鏡或兒控眼鏡。保持健康生活習慣、戶外運動與望遠凝視、定期視力追蹤檢查,才是守住孩子眼睛度數的關鍵。

莊怡群醫師給爸媽的提醒:
★父母應協助孩子管理3C使用時間,讓每日螢幕使用不超過建議上限:學齡前應儘量避免接觸,小學生不超過一小時,中學生不超過兩小時,高中生則不超過三小時。

★目前尚無充分證據顯示單獨攝取葉黃素或魚肝油等保健食品可預防近視。建議以均衡飲食為原則,並減少高糖、高油、高鹽的攝取,這樣對眼睛保健的效果可能更佳。

★姿勢不良看似無害,實則對視力發展影響深遠。若長期躺臥或趴著看書、用眼,讓雙眼處於一高一低的狀態,容易導致視力發展不平衡,造成單眼近視加重,進一步影響立體感。

小編提醒:聽完這集,建議您再點選「兒童視力保健」系列節目—
EP74.常揉眼、瞇眼、歪頭看?小心視力警訊,抓住8歲前黃金矯正期!

✔加入信誼line好友,育兒新知不漏接
📩掌握孩子成長關鍵,免費訂閱0-8歲育兒電子報
👉歡迎聽友留言/許願/意見調查


來賓介紹:莊怡群醫師|馬偕兒童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生化系,並取得杜蘭大學醫學院(Tulane Medical School)醫學士學位。現任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眼科資深主治醫師,同時擔任馬偕眼鏡配整與保健中心主任。專長領域:兒童眼疾、斜弱視、斜視與近視手術、角膜塑形術、眼整形手術、白內障手術及一般眼疾治療。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