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為什麼一直哭個不停?

小寶寶為什麼一直哭個不停?
哭聲,是溝通的重要途徑
對小寶寶而言,哭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而這個階段的寶寶,通常所要傳遞的訊息很單純--大多是生理上的飢餓、疼痛、不舒服,以及情緒上的安全感需求。有時,他會因為爸媽誤會自己的意思,用哭來表示抗議。若爸媽能夠判別不同哭聲,就容易找到應對的方法。

1. 「我肚子餓餓」:吃飽穿暖,是寶寶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大約離上一次喝奶的時間超過兩、三個小時之後,寶寶就會漸漸有餓的感覺。仔細聽,餓時的哭聲會比較強而且有節奏,大聲並常伴隨著節奏性的動作,如踢腳。
2. 「我不舒服嘛」:不舒服有很多種,像是尿片濕、流汗、包得太緊,太熱或太冷。這時哭聲會比較急促但是小聲,好像在說:「我還可以稍微忍受一下。」但如果沒人理他,他就會大聲哭喊抗議。
3. 「我這裡痛痛」:呼吸困難、感冒發燒或腸胃不適,會讓寶寶痛癢、噁心,但他卻沒有自我治療的能力。此時,他會哭得持久且聲音怪異,有時連帶呼吸不順暢,甚至有哭不出來的感覺。爸媽可要有所警覺,立即處理。
4. 「我只是喘口氣」:寶寶還不熟練運用自己的呼吸道,鼻子嘴巴的配合也不那麼協調,有時就會用哭的方式讓自己稍微舒緩一下,重新調整呼吸。也就像平日我們會大大喘一口氣一樣。
5. 「我不喜歡這個」:寶寶對環境的種種刺激感到陌生,很容易緊張。外在刺激過度,會造成不愉快的經驗,像是不習慣的氣味、抱得太緊、拉扯力道太過、觸碰頻率太高,他都會抗議。這時哭是漸進增強、不斷轉頭,還會有很委屈的表情。
6. 「我很害怕」:研究指出,一人獨處時,大腦會傳出訊息,容易讓人產生害怕擔心的感覺,並且本能想找依靠。他會藉哭聲試探爸媽是不是在身邊、有沒有人照顧陪伴。若沒有即時獲得安撫,他會從小聲哭轉為大叫,表示他真的害怕。
7. 「我要你跟我玩」:寶寶接近八九個月、一歲時,他的哭,逐漸從需求轉為主動表達不滿、試探界限、甚至有時是威脅他人的方法,表達他的社交需求。這時,表達無聊的哭聲比較不規則,也比較不協調,嬰兒可能會停下來等待他所想要的回應,所以停頓的時間就會比較久。

如何安撫大哭的寶寶?
寶寶的哭,是爸媽耐性的大考驗。別因為寶寶哭了,自己也跟著煩躁起來。如果無法立即判斷寶寶為了什麼原因哭鬧,可以先試試這些方法:
一、 抱抱寶寶
熟悉的聲音和味道,便是寶寶最需要的安慰劑。抱著寶寶搖搖、走動,可以讓他感覺輕鬆一些。或者,可以輕輕動動寶寶的手腳,幫他換個姿勢,這時寶寶可以舒展一下、喘口氣,也許就舒服一點。爸媽即時給予正面回應,能夠讓寶寶慢慢建立對週遭環境的信心,並且從中建立對自己的認同感。
二、 轉移他的注意力
聲音,是轉移寶寶注意力的最佳刺激,像是對他說話、唱歌、拍拍玩具、放音樂;凡是有聲音的動作、物品,都可以讓他專心一陣,也有安心的感覺。另外引起寶寶興趣的,是環境的改變。可以開燈、走到陽台或是街上,到另一個不一樣的空間。寶寶對環境的改變,通常是好奇且敏感的,這樣的轉換,能夠讓寶寶稍微忘記他的不快。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見效,則須檢查是否有發燒,臉色、排泄是否異常,生病、不舒服的寶寶,也只有用哭來表示他需要大人的幫忙了。

啼哭對身體有害嗎?
嬰兒啼哭時,常讓父母覺得神經緊張,害怕嬰兒會哭出毛病來。事實上,哭是一種運動,也足正常的現象。哭的時候是用胸腹邦的肌肉收縮,將氣管裏的空氣壓出來,振動聲帶而發出哭聲。如果哭得太久、大厲害,頂多聲帶紅腫、胸腹部疼痛,過沒多久就會復原的。但是,如果聽到下列兩種哭聲,就應趕緊找醫生檢杳:
1. 出生未滿一個月的新生兒如果出現尖銳、高頻率的哭聲時。可能是腦部壓力增加或有腦出血的情形,應立刻找醫生檢查。
2. 七、八個月大的嬰兒如果哭得呼吸停止,出現「激怒性痙攣」(沒有吸氣而造成氧氣不足、嘴脣發紫、臉色變青的現象),應注意可能和癲癇症有關。

因此,只有在哭聲不對勁時,父母才需要特別注意。平時只要了解嬰兒為什麼哭,使他舒適之後,不必要過分緊張。父母只要平時以愛心照顧嬰兒,撥出時間來,在他有精神的時候多和他說話、玩耍,就可以了。如果嬰兒一哭就抱他,久而久之不但會慣壞他,也使許多待做的事都被嬰兒的哭聲羈絆住,自己也變得急躁而沒有耐心,這對父母和嬰兒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