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很好動,需要做早療評估嗎?

我家兒子快要2歲了,從他1歲開始,我每週都會帶他上一堂親子課程。我發現只要老師開始講故事,他就會起來走來走去,沒辦法安靜坐著把故事聽完。這樣算是過動的徵兆嗎?以後他上學是不是也會在教室亂晃?我需要帶他去做早療評估?還是做什麼可以讓他更專注呢?
好動是學齡前幼兒的自然表現
 孩子是否好動、容易分心,有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特質,另一部分則受到年齡與環境的影響。您提到孩子在老師講故事時無法全程安靜坐好,在這個年紀是很常見的現象。因為當孩子會走路之後,行動力與好奇心更旺盛,他對周遭事物都充滿興趣,相較聽故事這類偏向靜態的活動,就會顯得容易分心或沒有耐心,才會出現類似不遵守上課規則的行為。
  
幼兒的專注力會隨著年齡增長
 學齡前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還在發展中。研究指出,在沒有引導或鼓勵的狀況下,2歲孩子靠自己專注在某件事物的時間約2分鐘;如果參與有趣的遊戲活動且在兒童小團體中進行,專注時間可提升為4至10分鐘(使用3C是屬於被動參與的活動,不能用來評估是否專心)。如果孩子對課程或活動非常感興趣且參與度高,專注時間才會再拉長。

 要提醒您的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必須非常謹慎,需要透過多種情境且長時間的觀察與專業評估。一般來說,要等到孩子上中大班或小學階段,才能比較準確地進行鑑別診斷(診斷標準請參考〈擔心孩子是過動兒,該怎麼辦?〉)。
 
為孩子打造有助專注力的生活
 希望孩子能夠表現得更專注,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規律的作息,以確保有充足的睡眠。再者,要為孩子安排足夠的身體活動時間,讓他適度釋放精力,「動夠了」才「靜得下來」,情緒會比較穩定,從事各項活動也更專注。同時,避免讓孩子攝取過多糖類、含人工色素加工食品以及含咖啡因的食物,像是奶茶、可樂、巧克力等。此外,已有研究指出,孩子每天3C使用的時間越長,出現過動傾向的機率越高,因此,建議大人多與孩子互動遊戲,盡量減少他每天使用3C的時間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


想了解更多關於孩子的專注力發展,以及提升專注力的方式,請收聽〈【Podcast】EP.28孩子坐不住、容易分心怎麼辦?專注力也有最佳訓練期-Feat. 詹元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