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對策,聰明養育螢幕世代



文/編輯部

螢幕觸控媒體的使用與影響話題,持續在全球發燒。面對這波螢幕媒體巨浪,許多關心育兒問題的爸媽都在問:到底該如何才能聰明應用螢幕工具育兒,而不被限制? 

對策1.有意識地使用螢幕媒體工具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富美老師指出,所有的工具都必須「有意識」的使用,不能放任使用的頻率在生活比例中過重,才不會反而受制約。如果爸媽在等車、等餐或任何空檔,都在把玩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急著把每個「零碎」的空檔時間都填滿,孩子自然會模仿大人無時無刻都在玩。這樣一來,就會剝奪很多親子互動的機會,孩子也會失去許多留白、發呆的時間。

此外,爸媽一定會發現,有的孩子特別喜歡運動,有的喜歡音樂或閱讀,當然,有的孩子可能會發現自己特別熱愛電子產品,這些喜好都必須在0~6歲孩子生命的早期,透過多方的體驗後才能找到。生長在大量使用螢幕媒體、大量閱讀或大量運動的家庭,孩子的成長經驗一定是大不相同的。陳富美老師特別強調,爸媽本身若是螢幕重度使用者,而且常在孩子面前使用,卻不准孩子模仿,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當爸媽發現孩子「黏」著手機和平板電腦不放,請記得立刻回頭調整自己的媒體工具使用行為。

Tips:
當爸媽帶孩子外出時,可預先為孩子準備圖畫紙、畫筆和圖畫書;在搭車或等車的空檔,親子可一起聊天、小小聲的說故事、唱唱歌,還可以一起觀察車上不同的人物與窗外多樣的景物,從這些流動的風景中,找到各種有趣的話題。這些都是很適合0~6歲親子一起進行的活動。

 對策2.提供螢幕以外的多元遊戲經驗

美國喬治城大學兒童數位媒體研究中心主任Dr. Calvert提醒爸媽,如果想避免孩子隨時盯著螢幕,就必須先決定孩子可以在「什麼時候」以及「如何使用」螢幕平台。最重要的是,爸媽必須提供孩子其他活動類型,給孩子多元的遊戲經驗。因為,不論幼兒進行何種螢幕遊戲,觸控面板的感官經驗都只有一種,有過於單一的問題。在螢幕遊戲之外,0~6歲幼兒仍需要跑、需要跳,以發展大肢體動作,他也必須與人互動,在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學會應對進退、解決問題,發展出合宜的社會人際能力。孩子的感官知覺能力,更需要聽見聲音、聞到和嚐到味道、看到實體、要碰觸、感受到軟、硬、粗、細、冷、熱等感覺,才能發展出來。所以爸媽得在螢幕遊戲外,必須為孩子再補足這些必要經驗。
 
專家建議爸媽在為孩子下載遊戲時,
不可「偏食」,
以幼兒的認知學習領域為例,
孩子不只需要學習語言和數字,
還有大小、顏色、形狀、邏輯推理等概念。

陳富美老師也指出,雖然螢幕遊戲可達到手眼協調、因果關係和訓練速度反應這類功能,但這些只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的部分能力。而且,有別於電子遊戲預先設定的有限反應,實體的遊戲經驗複雜度高出很多。當孩子跟他人接觸,會發生的狀況也有千百種,比如:玩球時丟球太高、丟到玩伴、其他孩子不想玩、搶球等,會有各種衝突待解決,但電腦設定的走法是固定的,這些都是電子遊戲中無法提供的。而且,孩子如果具備多元的遊戲經驗,絕對不會對這些科技遊戲情有獨鍾、其他傳統玩具都相形失色,甚至可以從中找到不同的遊戲點子呢!

Tips:虛擬遊戲變身實體玩法
孩子玩了觸控遊戲後還想再玩,但家中沒有,怎麼辦?你可以和台南的芸卉媽咪一樣,鼓勵兒子想想如何用現有玩具DIY。兒子找出積木和玩具蓋出各式小豬的房子,還設立不同關卡;一開始他畫了憤怒鳥紙圖卡,找出真彈弓搭配發射;接著討論出把圖卡貼在彈力球上,變身「憤怒丸」;最後他應用買的布偶作變化,產生三組玩法。芸卉媽咪說:「只要幫孩子累積足夠且多元的遊戲經驗,電子遊戲可以是個創意觸發點,讓孩子把過去的遊戲經驗整合應用呢!」

對策3. 慎選螢幕平台與互動資源

Dr. Calvert提醒爸媽,想要針對幼兒的學習與娛樂選擇新型態的螢幕互動工具,必須同時思考「平台」和「內容」兩個面向。

從「平台」來看,Dr. Calvert 認為必須是幼兒容易使用的。雖然目前並無相關的實徵研究證據可證明,孩子可從iPhene、iPad這些螢幕媒體學到東西,不過她認為這些新平台的確是突破性的工具,因為它提供了直接的操作介面,讓孩子只要運用簡單的碰觸技巧,就可以和學習內容作互動。

相較之下,使用滑鼠來操控,孩子需要具備更複雜的動作技能,才得以接觸學習內容。然而,幼兒擁有的認知資源很有限,若是需要花費太多力氣在操作工具上,那他就只剩下少少的認知資源可以用來理解內容了。因此,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這些新螢幕工具,其實是釋放了更多的認知資源,讓幼兒得以學習內容。

從「內容」的面向來看,Dr. Calvert指出,研究已證實2歲孩子確實可經由觀看優質的節目內容而學到教育性的知識,但這些內容對孩子而言必須是適齡、重要的、與幼兒的真實生活經驗與行為有密切關連,且一再地重複。而且,最好能由吸引孩子的角色作帶領,因為相較於不認識的角色,孩子比較容易從信任的角色那裡學到東西。此外,陳富美老師建議爸媽在為孩子下載遊戲時,必須考慮多樣性,不可「偏食」,因為以幼兒的認知學習領域為例,孩子不只需要學習語言和數字,還有大小、顏色、形狀、邏輯推理……等各種概念。

對策4. 爸媽請陪孩子使用螢幕工具

Dr. Calvert建議爸媽,除了仔細檢視下載至螢幕媒體的學習內容,是否適合孩子此階段的發展,更要透過互動來幫助孩子藉由這些螢幕工具學習。其實,當大人陪孩子一起在平板電腦上看動畫、影片或者玩遊戲,回應孩子的「為什麼」和提出問題中,不僅可刺激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鼓勵孩子接受挑戰,爸媽也有機會了解孩子又學會了什麼。

既然21世紀的學習媒介,包含了螢幕以及書本,Dr. Calvert認為使用電子化工具作學習,其實會是個不錯的構想。不過,不論透過一本書、最新的iPad應用程式,或是其他螢幕工具學習,爸媽的陪伴與參與,才是孩子能否成功學習的關鍵因素。

Dr. Sandra和陳富美兩位教授同時都提到,善用這些高科技產品,它會讓生活更有效率、也更有趣,並不需要把螢幕工具當成可怕的洪水猛獸而強烈禁止,應以平常心看待、拿捏運用的尺度,把它當作是一種新生活型態和新的遊戲經驗,但絕不能成為孩子「唯一」的遊戲經驗,也不能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經驗。爸媽和孩子進行完這類活動,請記得帶孩子出去跑一跑、跳一跳,均衡一下吧!